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化地区-集安县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名人故事
监护中队名人故事五: 真情如歌
18岁那年,马鹏鹏放下了手中的钢笔,怀揣着那个只差3分就可以实现的大学梦,离开了繁华喧闹的都市,和战友们一起踏上了从警之路。10年间,他不求名利,但求奉献,先后8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次荣立三等功, 2008年被总队后勤部评为优秀种养植员,他以过硬的业务素质,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优秀的内在品格,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奋发有为的精彩答卷。
后勤班的带头人
“讲工作不求索取,谈奉献不分职位”,马鹏鹏如此说,也是如此做。自从来到勤务中队,偏远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并没有使他退缩,而是更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从担任后勤班副班长那一刻起,马鹏鹏同志始终坚持“练好技能,立足保障,服务官兵”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工作,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俗话说:“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当全站官兵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大练兵活动时,后勤班的同志却因工作原因不能参加训练,为了尽快缩短与军事同志的差距,马鹏鹏首先从自身入手,利用空余时间虚心向军事好的同志请教,仔细练习、体会动作。同时,教育全班同志端正态度,充分认识练兵对军人的重要性,渐渐地调动起了全班的训练热情,大家在干好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站上的军事训练,使全班人员的军事素质得到提高,作风得到加强,改掉了以往“军事一般,作风懒散”的勤杂人员形象。
战士的贴心人
作为一班之长,在对战士严格管理的同时,他时刻把战士们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战士眼中的“贴心人”。今年年初,细心的马鹏鹏发现战士小刘整天闷闷不乐,就主动靠上前做开了小刘的工作。原来,小刘的母亲被医院确诊患上了癌症,医院已发出病危通知,小刘整天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回到母亲的病榻旁。马鹏鹏立即向党支部汇报了此事,为小刘争取到了回家探亲的机会。为了解决小刘的后顾之忧,马鹏鹏和战友们又积极响应站支部的号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小刘捐款2000余元。小刘回来后,马鹏鹏经常陪他谈心,耐心做好他的心理疏导,在他的努力下,小刘很快甩掉了思想包袱,恢复了信心,重新振作了起来,在工作中干劲十足,在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
田间地头的“三军司令”
马鹏鹏有一张年度工作流程表,上面整齐的写着:二月二:买种子,育苗一个月,其间整地松土;九月初:将培苗移栽到温室大棚里……。春种时选择产量和效益都较高的新品种,调节土壤酸碱度以符合作物的生长习性;夏季抓田间管理,缺肥补肥料,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秋季收获做到地里不留剩余,全部收藏入库;冬季则开始了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从育苗到成熟,马鹏鹏几乎天天泡在蒸笼般闷热的大棚里。现在,中队大棚里种着福建的春香草莓,山东的富士苹果,浙江的水晶菠菜,年底创收达2万元。总队一位首长在视察工作后感慨地说:“以往部队农副业生产往往是投入多,产出少,到年底一算账还要赔钱,勤务中队的大棚生产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值得全省部队学习和借鉴。”
农副业生产两条腿,光种不养不算能手。成了“名”的马鹏鹏把大棚交给了几个新兵“徒弟”,把全部的精力又放在了养殖业的发展上。2006年,中队引进了广西特产“巴马香猪”。为了尽快掌握饲养技能,他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记下了十万字的饲养笔记,逐步地掌握了巴马香猪的饲养技能。他养出的巴马香猪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猪肉”,不仅丰富了官兵的“菜篮子”,而且还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当年创收近五万元。一次联欢会上,中队自编自演的三句半“马鹏鹏真是棒,猪也肥来,人也壮......”还有什么褒奖比这更光荣呢?
真情如歌,马鹏鹏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10年化作一片痴情深深的种在了警营这片绿色的土地上。真情如歌,这歌声中委婉倾诉着一名警营好男儿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的孜孜追求,它为我们奏响的是一段人世间最美妙、最动人、最激昂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