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地区-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名人故事

亦战亦医献青春——杜伯华

杜伯华,1933年参加革命,1935年春入党。历任榆树县党的地下联络站负责人、晋察冀军区五支队二营教导员、房良联合县县长、平西专署专员、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等职。他的足迹遍及华北、西北和东北。特别是在平西,立下不朽功勋。不幸于1941年6月因医疗事故牺牲,年仅37岁。

学医术为穷苦人办事。

杜伯华,原名维汉,字华昌。1904年生,祖籍河北省。幼年随父逃荒到吉林省榆树县夏宝村落户。伯华的父亲是中医、内外科、妇科都精通。因给小孩种牛痘,都称他“杜花先生”。他体恤穷苦百姓,常常免费为穷人治病,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伯华从小随父学医,因他聪颖好学,很快就学会中医。在乡下不分贫富谁请都去,穷苦人看病,他更耐心,对经济困难的,他不取一分钱。

1931年,他由乡下迁到榆树县城,开建中医社。1932年1月,二十五旅攻打榆树时,整个医社被火烧了,后来他自己开华昌药房。他不仅会中医,还学会了西医。由于中西结合,医道越来越高,每天就医患者迎接不暇,深得群众信任。

接受革命思想积极为党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目睹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极为愤慨。1932年8月,党的地下工作者李向之(杜伯华的姑表内弟),从关内回来做王德林部抗日工作。李向之亲自到夏宝屯做杜伯华的工作,向他宣传抗日的形势,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杜伯华受到极大鼓舞,决心参加抗日斗争,于是他就以华昌药房行医做掩护,进行党的地下工作,这就是榆树县第一个党的地下联络站,杜伯华为党的地下联络站负责人。 当时党交给他3项任务:搜集敌伪情报;掩护抗日工作人员;建立交通站,以物资接济抗日武装。这个联络站发挥了重要作用,党派下来的同志均在华昌药房活动。1933年8月,李向之又回榆树,住在华昌药房,与杜伯华研究如何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抗联三军二十一支队队长杨文清、刘工人,抗联十军高级参谋翟亚夫(又名翟飞)等同志来找汪亚臣部队,也都通过华昌药房联系与护送。由于杜伯华善于社交,华昌药房的生意更兴隆了,与街里和发春药店不相上下,每天收入达300元以上。他把这些钱,完全用在支援抗日斗争上。当时,抗日队伍缺医少药,特别是缺红伤药,杜伯华千方百计给抗日队伍送去;抗日武装缺胶鞋,杜伯华搞到送去;抗日武装缺少枪支弹药,杜伯华想方设法弄到,花多少钱他都舍得,积极支援抗日队伍。他还给翟亚夫买了一支手枪,给抗联十军买两支手枪。杜伯华不但从物资上支援抗日队伍,还秘密联络反满抗日爱国志士,为抗联输送革命力量。李世英是李向之的族弟,他在杜伯华的教育、鼓励下,成为一名抗日英雄。李世英曾率队打过大新立屯的汉奸队,成了日伪在榆树县城四门挂像通缉人物。李世英后来任田霖部队某团副团长,在舒兰的一次战斗中被敌入包围,壮烈牺牲。杜伯华通过行医,广泛宣传革命道理争取群众。只要同情抗日,不破坏抗日,对抗日有利的人,他就联系,就争取。在他接触的人中,不仅有爱国知识分子,而且有日伪政权中的爱国刚正之士。如伪警察署的刘杰,是个特务,但杜伯华发现他有爱国思想,就接近他,教育他。刘杰同情抗日,反对日本侵略,并积极向杜伯华提供日伪的情报。 1934年秋,日伪特务机关——长春警备队,秘密通过榆树县伪警察署:“逮捕杜伯华、查封‘华昌药房’立即行动。”刘杰得知后,迅即告知了杜伯华。杜伯华为了完全起见,及时把情况转告给党组织,他个人不得不弃家出走。为了不让榆树县伪警察署看出破绽,药房仍让其妻与内弟暂时应当。他带着内弟为其准备的三十元路费,同刘杰一起,徒步取道黑龙江省五常县山河屯进山。历经千难万险,二人绕道入关,到北平与地下党取上联系,继续为党工作。

光荣入党转战北平和西安

杜伯华到北平后,在党的教育下进步很快,不久经李向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6年春,在西北驻守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经过党组织的工作,倾向与共产党合作,请求“东北人民抗敌会”(党领导下的抗日组织)派送一批进步分子充实东北军。党决定派杜伯华等几十人前去。杜伯华即奔赴西安,参加东北军孙名九旅,(当时有名的东城门楼学生队)任连指导员。12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学生队成为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在事变中活捉蒋介石,学生队起了重要作用。杜伯华参加了活捉蒋介石的行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骗至南京,东北军一度混乱。1937年初,杜伯华携同部分学生队队员返回北平,住在北平西城粉子胡同25号煤铺,开展地下工作。

北平西城粉子胡同25号煤铺,表面上是李向之、肖丹峰、陈太凡、张大嫂等4家合伙开的小煤铺,实际上是东北抗日救亡活动中心。组织民众抗日,宣传革命道理,营救难友出狱,输送革命力量等等。杜伯华、肖丹峰、陈太凡、于毅夫、陈钟、张文海、焦若愚等同志,还有20多名东北青年都在这里参加活动。当时煤铺生意不好,这么多人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吃饭都有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杜伯华从事教育、行医等工作,整日忙个不停,挣钱供大家用。每当入不抵支,生活遇到困难时,杜伯华就把自己的铺盖和衣物当出或卖掉,维持生活。有一次,杜伯华外出讲课,店里工人吃饭没着落,就把杜伯华的铺盖当出。他与同志们同甘苦,共患难,深受同志们尊敬。

参与创建国民抗日军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炮轰芦沟桥,国民党二十九军英勇还击,中国共产党发表全面抗战宣言, 8月29日南京政府宣布抗战,中日战争全面展开。但不久,二十九军撤走,国民党的部队溃退南逃,平津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在这时,赵同联络昌平山区的民团头子组织武装,党组织派杜伯华进入该部把部队改造成抗日武装。 8月22日,赵同的部队在北平地下党的支持下,去北平德胜门外砸河北省的第二监狱,营救在那里关押的政治犯。杜伯华带领十余人冲在前面,营救出政治犯七、八百人。部队由五、六十人猛增到五、六百人。9月5日,全军编为3个总队,并正式命名为国民抗日军,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杜伯华为军政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二总队的政治部主任。

9月8日,国民抗日军驻在温泉、阳房、南日交界处的黑山扈,杜伯华率二总队在南山担任警戒。下午6时,有六、七十名日军,从红山口一带向二总队攻击。杜伯华指挥我军战士英勇还击,敌人刚冲上山头,即被我迎头打了下去。为了打破与敌人对峙局面,杜伯华派两中队,从山脚绕到敌人的后面包抄。当我军的机枪在敌人后面打响时,敌人不得不回头应战,并急速转移。战斗后,杜伯华奉命率二总队驻扎在温泉。

12月25日,经八路军部队正式批准,国民抗日军改编为晋察冀第五支队,负责建设平西抗日根据地。其中二总队队长王建忠,政治部主任杜伯华。

1938年1月底,五支队开往灵寿、行唐,进行整编与扩军。

3月下旬,敌人分路进攻晋察冀,阜平受敌机轰炸,司令部被毁。五支队奉命支援阜平,二总队担任阻击任务,给敌人有力打击。

4月2 日,五支队抵达涞源南,决定在二道河子村西的山沟里打伏击。这次战斗消灭日军近百人,缴获大量枪支和物资,并打落敌机一架。

4月下旬,五支队开回平西。

杜伯华在五支队工作了8个多月,对五支队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房良联合县的第一任县长 平西专署第一任专员

五支队进平西接防后,根据军区指示,立即抽一批主要干部充实、整顿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决定新建房(山)良(乡)联合县,杜伯华任县长。

房山五区,西北是百花山与宛平八区毗邻。南有猫身山作屏障,东经四区出川,是坨里。房山、良乡等重镇,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东南前哨。这里矿产丰富,工业发达,文化基础也好。因地理位置重要,并建立了地方武装,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健全县区组织后,杜伯华根据“八•一”宣言的精神,亲笔起草了《告全县同胞书》,号召全县人民动员起来,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为早日打倒日本侵略者,保卫房良,保卫祖国,浴血奋战。并将《告全县同胞书》四处张贴。接着,又组织力量,深入到工矿、学校、农村、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共同抗日。

1938年3月,对五区保卫团改编为平西游击四支队(即房良县大队),下设3个大队,共约400人,布防在房良抗日前线。除对原部队进行改造以外,杜伯华为扩大队伍,还号召和组织有为青年参军参战,奔赴抗日前线。五区李玉良、马修德、冯绍义等一批青年,自动报名参军,杀向战场。出现了不少母送子、妻送郎参军抗日的动人场面。

1939年3月,晋察冀边区党委决定成立平西专署,杜伯华工作成绩卓著,调任第一任专员。杜伯华在任专员期间,根据边区党委和冀热察党委的指示,认真贯彻执行“巩固平西根据地、坚持冀东根据地、开辟平北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为巩固、扩大平西根据地,积极贯彻合理负担政策,筹粮筹款,保证军需;积极组织支前队伍,运粮草、弹药,转运伤病员,支援抗日前线;组织模范队、基干队,建立地方武装,并积极进行征兵扩军工作,保卫平西;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办小学、高小和识字班、夜校,努力提高平西人民的文化水平。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杜伯华忘我地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救死扶伤贡献卓著

杜伯华不仅懂军事、懂政治,胜任教导员、县长、专员等工作,而且精通医术,是个出色的医生

1940年夏天,杜伯华调任晋察冀区卫生部任副部长,目的是加强卫生部的中医中药工作。聂荣臻指示卫生部长游胜华说:“伯华同志到卫生部工作,你应充分发挥他的专长。特别要把制药工作搞上去,以粉碎日军对我之封锁。”杜伯华到卫生部后,求知好学,作风纯朴,工作认真,精益求精,学到的医术知识得到了广泛应用,边区的药品生产蒸蒸日上,产品、产量、质量突飞猛进。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友区,而且还从敌战区换取了伪钞,并以此购进了化学药品和医疗机械,对粉碎敌人的封锁起了重要作用。1941年2月20日,由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发的《关于自制代用药品问题的训令》中指出:“自敌对经济封锁加紧后,西药之购买与输入日益困难,而我们边区土产原料炮制之各种药品……虽因技术设置所限,提炼尚不纯良,外观不若舶来西药之精致,但所采用之原料亦多系含有西药成分之原料,或按中医验方所配成,屡次试验均极有效。”聂荣臻肯定的这些成绩,是与杜伯华的努力分不开的。

杜伯华襟怀坦白,平易近人,联系群众,作风纯朴正派;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是党的优秀干部,是卫生战线上的楷模。这样一位好同志,不幸于1941年6月30日,因医疗事故牺牲。

7月15日,召开了杜伯华的追悼会。聂荣臻送的挽联上写着:“悼死励生”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追悼会后,杜伯华的遗体安葬在河北省唐县神仙山麓,与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埋在一起。为了纪念他,经聂荣臻批准,将他生前创办的晋察冀军区制药广改名为“伯华制药厂”。榆树县将华昌药房所在街道,命名为“华昌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