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地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名人故事

雷锋式的好工人李放

1991年6月22日,全国总工会在首都隆重召开“学习表彰李放同志大会”。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李放同志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全国总工会主席为李放颁发了“五一劳动奖章”和荣誉证书。有关领导还宣读了全国总工会《关于向优秀员工积极分子李放同志学习的决定》和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机械冶金工会《关于深入开展向雷锋式好工人李放同志学习的决定》。全国总工会、机电部、中国机械冶金工会的领导先后在会上讲话。

李放是一汽铸造厂可锻造型车间五线翻砂工。1974年入厂,从1975年开始担任工会车间支会生活委员。1990年3月27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39岁。

李放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在平凡的工作中展示了不平凡的精神。他工作的造型五线“818”造型机,是全线的第一道工序,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每天要用气吊把150公斤重砂箱推上300多次。李放很快掌握了这个又脏又累工位的操作要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岗位,每个班都出色完成任务。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帮助缺员的工位顶岗补缺。厂里搞突击大干,别人连一个班,他连两个班,有时干脆把行李搬到车间,一干就是十几天,是备受人们称赞的好工人。

李放从入厂的第二年,就被选为车间工会生活委员。他把这一职务看得非常神圣,觉得这是实现自己把有限的经历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最好途径。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全心全意投入这一工作。入厂工作16年,他担任15年车间支会生活委员。这期间,几经改选,他总是以最高票数当选。在他不幸病逝后,人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几个牛皮纸封面的小笔记本,这是他做生活委员的“备忘录”。在这个备忘录上,他记满了车间300多名职工的姓名、年龄、爱人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经济收入、困难补助情况,以及应该疗养的人员。有的名字下面画着弯弯曲曲的路线图,标明着厂区通往这些家庭的汽车路线和换成地点。凭着这个“备忘录”的导引,他在做生活委员的15年中,访遍了工友的家家户户,帮助修房、扒炕,调解夫妻不和、邻里矛盾,把自己800多个节假日都化做对同志的温暖和组织关怀。

人们在李放的遗物中,还发现了一个工具兜,那是他做生活委员的“万宝囊”。在这个“万宝囊”里,有修鞋、修自行车和理发的工具。这些工具一式两套,一套放在车间,为职工服务用;一套放在家里,留作为邻居服务用。李放原本不会修鞋、不会修自行车,是当了生活委员后特地学会的。

李放心中时刻记着做为工会生活委员的神圣职责。春天,他看到职工买菜困难,就向工会建议,自己起大早从10多公里以外的市场买来蔬菜,用自行车驮到厂里一分不赚地卖给大家。夏天,他看到职工喝汽水,就向车间建议,增设饮水点。厂里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定了100多条罚款项目,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反映强烈,李放就提出调整奖罚比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劳保库进了一批劳保眼镜,质量差,意见反映到他这里,他经过调查了解,连夜赶写《关于劳保眼镜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反映到厂里,使这一问题很快解决。

李放在尽自己生活委员职责,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时,不怕累,也不怕得罪人。厂里分房,落实基本国策,要为做绝育手术的职工加分。一时间,400多份申请表,有60多份填了做绝育手术,孰真孰伪?工会主席拍着李放肩膀,把这一棘手的事交给他。他顶风冒雪,往返6家医院,终于查清做过绝育手术的只有七人,使他们的利益得到了保证。

李放为大家办事,任劳任怨,满腔热枕。他心里装着大家,唯独没有自己。他入厂16年,没有在保洁站、职工医院建过病志。1990年3月23日,肝区和腰部疼痛已使他站不起来,他才住进医院。医生诊断:晚期肝癌,全身衰竭。虽经全力抢救,五天后还是不幸病逝。

李放病逝后,一汽厂工会命名李放为“模范职工之友”。一汽党委、厂部命名李放为“雷锋式的好工人”。他生前工作的铸造厂可造车间五线被命名为“李放线”。一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板报、墙报、报告会、故事会,大力宣传李放事迹。厂工会还组织了一方事迹演讲团。各级工会组织召开学习李放事迹座谈会。截止1990年11月25日,收听演讲会的三万多人次,9万多人次参加学习座谈。与此同时,各基层工会还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了“干好本职工作,争当李放式好工人”、“学李放,攻难关,提合理化建议”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有些基层工会还成立了李放便民服务组,建立学李放见行动成果台,编辑《学李放见行动风采录》。11月11日,一汽组织开展“学李放活动日”,参加服务者4000多人,一汽生活区长长的东风大街两侧摆满了修鞋、理发、修自行车、剪裁衣服,卖日用百货等摊床,服务项目各种各样,琳琅满目。

在于当年李放工位一墙之隔的一个叫张长亮的小伙子,重新挑起工会兼职生活委员的担子,他开始续写李放的备忘录,背起李放留下的“万宝囊”,踏着李放的足迹,叩开车间一个个职工的家门……

在铸造厂,在一汽,李放式的人物又何止张长亮一个!

一个李放走了,千万个李放站起来,用行动抒发着汽车工人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