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山地区-王德泰烈士陵园-信息发布
一代勇将王德泰 威震东满一只虎
联合采访团成员在王德泰将军雕像前合影。
白山市江源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采访团旗帜上签名。
白山市江源区革命烈士陵园——王德泰将军纪念碑就坐落在这里。
记者在刘金铎烈士墓前采访。
本报记者 王菁菁 于剑南
有这样一位抗联英雄,“九一八”事变之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参与开展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在延吉、安图、汪清、敦化等地开辟了新的游击战区,年仅29岁就壮烈牺牲……他就是抗联第二军军长王德泰。2日,东北四市党报“重走抗联路 铭史看振兴”联合采访团来到白山市江源区革命烈士陵园,聆听了王德泰将军短暂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抗联往事。
危亡时刻积极投身抗日活动
江源区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江源区北部羊脸山的山腰上,登上一段长长的台阶,伟岸的王德泰将军雕像出现在记者的视线里。“雕像高达10米,1995年5月,由当时的江源县人民政府修建。”据当地知情人介绍,王德泰将军原名王铭山,1907年出生于奉天省盖平县第四区詹家屯村后王家庄(今辽宁省大石桥市博洛铺镇詹家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籍山东莱州府。23岁时王德泰在延吉县加入反帝同盟,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3月,王德泰参与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并出任师政委。1935年3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进行整编,王德泰改任师长。
1936年7月,王德泰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率领部队在抚松、濛江、临江之间伺机消灭敌军。11月7日早上,他和300多名战士在抚松县小汤河村遭到600多名敌人袭击,为了不让百姓惨遭屠杀,王德泰放弃突围机会,与日军展开激战。战斗一直持续到当天15时,敌人死伤惨重,王德泰率军乘胜追击,然而在战斗胜利之际,王德泰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王德泰将军牺牲前还没有成家,因此也没有留下后人。”在王德泰将军的雕像前,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民说,他曾努力寻找王德泰将军的亲属,然而一直没有得到任何线索。
现在,每年都有来自全省、全国的学生、老兵、百姓来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王德泰已经成为江源区人民不能忘记的英雄。
威震东满抗战一只虎
王德泰将军勇猛善战,让兵多粮足的日军闻之丧胆。当年王德泰所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加强军事训练的同时,在游击区建立起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医院和小学校,并陆续在三道湾、石人沟、苇子沟等地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和游击根据地。由于当时游击队武器装备不足,王德泰针对人多枪少的情况,采取歇人不歇枪轮流出击的作战方式,增强了游击队的战斗力。同时,兵工厂还研制出“延击炸弹”,令敌人吃尽了苦头。
王德泰身先士卒,处处以身作则,他的射击本领十分高超,与杨靖宇将军一样,能双手使用匣子枪射击,弹无虚发,百发百中,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王德泰所指挥的延吉游击队,不但人数多,而且政治和军事素质好,党团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素以勇猛善战,纪律严明而著称。在王隅沟根据地保卫战中,游击队仅以60人的兵力,击溃了700多名敌兵的进犯,并取得了歼敌100余人的战果。
日本侵略者为了扑灭在东满地区遍地燃烧的抗战火焰,自1934年秋至1935年春,对第二军独立师和各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了无数次的进攻。面对敌人的“围剿”,王德泰以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率部四处出击,截军车、拔据点、攻城镇、偷袭日军驻地,仅在1935年1月至5月的30余次战斗中,就击毙日伪军600余人,争取起义伪军近百人,缴获枪械300余支。
“王德泰曾是抗联第二军军长,后期抗联合成三路军之后,他与杨靖宇将军分别任正副军长,他作为杨靖宇将军的副手,为抗联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据革命烈士陵园内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为弘扬王德泰将军的革命精神,中共江源县委编写出版了《抗日名将王德泰》一书,以颂扬民族英雄王德泰将军的英雄业绩。
将军英灵时刻守护江源百姓
“看,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到整个江源区!”站在王德泰将军雕像前,联合采访团一行顺着王德泰将军面朝的方向向山下望去,江源区的楼房、街道、生活设施等尽收眼底,这仿佛隐喻着王德泰将军的英灵也一直在眺望着江源人民的幸福生活。英雄生前拼死抗日并为国捐躯,死后年复一年守卫着百姓,这种恩泽,后人将会永远铭记:没有成千上万的革命英雄与烈士,就没有现在人民的富足与安逸。
悲壮英雄冢
刘金铎夫妇惨遭伪军杀害
本报记者 张 佳 王菁菁 于剑南
高耸的松柏,寄托着后人的哀思;墓前的鲜花,表达着民众的敬仰;简单的几句碑文,永远铭刻下英雄的事迹……在治安村“窝棚窝子”一处山坡上,两座一大、一小的英雄冢背后,是一段悲壮的故事。1日,东北四市党报联合采访团一行来到刘金铎烈士陵园前,听集安市榆林文化站站长丛培仁讲述刘金铎连长的遇害经过。
“这座大墓埋葬的是刘金铎和他的妻子金顺子,这座小墓埋葬的是刘金铎身边的勤务员。”据丛培仁介绍,1936年冬,杨靖宇将军的部下刘金铎连长的妻子即将临盆,在勤务员的陪同下,他们藏身治安村山上的窑洞里。
在这个村,刘金铎有一个磕头弟兄叫王春富,他将40元钱交给王春富,让其帮忙到山下买些小米和鸡蛋给妻子坐月子用。没想到,王春富见利忘义,引领当地伪军围剿刘金铎三人所在的窑洞。面对凶残的敌人,刘金铎三人毫不畏惧,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据后来王春富交代,刘金铎妻子腹中胎儿被敌人用刺刀剖出丢在雪地中,刘金铎的头颅被伪军拿去领赏了。”丛培仁说,新中国成立后,当年的叛徒王春富受到了正义的审判。
青山为伴,守望国土,阳光下,写着英雄名号的墓碑愈发闪耀。肃立于碑前,记者一行深深三鞠躬,向不屈的生命道声安好!
名将注目地
富饶一新城
李 波
从白山市出发,将进江源区的途中,左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一列宽大洁白的石级引人注目。
白山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表示,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王德泰烈士的雕像就建造在这依山傍水的墓园里。
拾级登山,再往右拐,同样宽度但却更长的石级把我们直接引向由鲁迅美院设计的高大雄伟的王德泰将军雕像前。从正面望去,将军深邃的目光眺望远方,四周是青青的山林,耳畔是阵阵的松涛。
一代抗日名将隐身在这郁郁青山,墓园设计者巧夺天工的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在王德泰烈士雕像前,马继民像见到亲人般轻抚雕塑的基石。这一次,他说的话比在其他抗联遗址前说的都多,叮嘱每一名记者:“一定要多多宣传王德泰将军,因为和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这些抗联烈士比起来,他被宣传得比较少。”
马继民还说,更让他心存遗憾的是,虽经政府多方寻访,他本人也曾多方打听,王德泰将军的后人却始终没有寻到。“作为抗联的后代,我有一份责任,寻找到烈士的后人,去看看他们,和他们一同传承宣扬抗联精神。”
马继民说,抗联将士中用化名、别名、绰号的非常普遍,隐藏真实的姓名和出生地,他们以共同的名字“东北抗联”辗转战斗在深山密林。王德泰将军又名王铭山,牺牲时年仅29岁,只知道他的家乡在辽宁省大石桥市。在对日作战中壮烈殉国后,战友们把他在牺牲地就地掩埋,可等抗战胜利后,再去寻找烈士遗骨,由于山林水土风貌变化很大,始终没有找到,成为后人巨大的遗憾。
远离家乡,隐姓埋名,战斗在冰雪密林,穿着从日军手里缴获的军服,吃着连牲口都不愿吃的树皮、冰雪、野菜,白山黑水不知长眠着多少像王德泰将军这样的虽然有“名”实则无名的抗联英雄。
然而,在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抗联无名烈士身上,共同的东西永恒存在,那就是当民族灾难来临时拿起武器上战场杀鬼子的热血冲动,还有宁愿战死沙场也要救国救民的高贵与大义。
马继民说,一息尚存,他会利用一切机会继续寻找王德泰的后人。
永远的挂念,永远的寻找,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创始人、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王德泰将军和他的不朽抗日故事,将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阵小雨降落在静静的墓园。
从雕像前远眺,一代抗联名将王德泰的视野内,是今日白山市江源区全景。
那里因盛产松花石闻名全国,有着尖尖的红红的楼顶,洁白的街道,和大片大片的绿荫,浑江畔,一座静谧富饶的小城。
本版摄影 贾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