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山地区-伪满皇帝溥仪行宫(溥仪退位遗址)-名人故事

辽宁军区政治部科长姜文烈士传略

(1922年——1946年10月13日)

1946年10月13日,凌晨4时,原辽宁军区后方医院——大栗子矿医院病房中传来了两个孩童失去慈母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原辽东军区政治部科长,辽宁军区副政政委刘惠农的妻子—姜文同志,在南满保卫战中,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年仅24岁。

姜文同志,原名姜瑞珍,1922年生于山西太原一个贫苦家庭里,幼年便失去了父母,虽然一位好心的邮政员工姜祖诒收养了她,但黑暗的旧社会仍然让她备尝了人间的苦涩与艰辛。人们常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正是由于幼年艰苦生活的磨练与煎熬,使她从小就培养了一种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和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这为以后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风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春,在全国抗日烽火日益高涨的岁月里,年仅17岁的姜文同志告别了养父母一家,同千万个中华热血青年一样,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投身到革命队伍中,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姜文同志到延安后她真正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所在,看到了中国革命光明的前程。她先在抗大学习革命理论,后转入了卫校学习医疗技术,由于她表现出色,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1939年10月姜文同志奉命随延安学生、青年开赴敌后各抗日前线,途径晋西北时,便留在晋西北,在八路军358旅政治部工作。

姜文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多次受到党组织和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嘉奖,并在此时,同时任358旅政治部主任刘惠农同志结为秦晋之好。在整个抗日战争艰辛的年代里,无论是在358旅,还是在中共晋绥分局,姜文同刘惠农同志相濡以沫,生死与共,并肩战斗在一起,共同经受血与火的考验,共同分享着胜利的喜悦与欢欣。

1945年9月,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全国人民沉浸在欢庆胜利的喜悦之中。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妄图独霸东北,进而占领全国,再次将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党中央命令晋绥分局和延安来的部分干部,组成含有一个团兵力,和可以组建10个团的连以上干部400余人在内的“东北挺进纵队”立即开赴东北,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

根据上级命令,刘惠农同志随挺进纵队前往东北。而姜文同志因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无法安置,被组织考虑暂留在西北。

如果一个人跳开狭隘的“小我”观念,把自己的理想付诸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那么她就有无限的活力,她就是不可战胜的,她的人生就会放出绚烂的光芒。姜文同志完全有理由留在晋西北,做一项比较平稳的工作,然而她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在革命危急关头,她早已把自己的一切付诸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事业之中,干革命,她不能等待,她有坚定的信念、无限的热情,浑身好像有用不完的劲,革命需要她,她更向往前方的革命队伍。1946年4月13日姜文同志带着一个5岁,一个3岁的幼女,有晋西北兴县出发,开始了极其艰苦的万里跋涉。一路上风餐露宿,含辛茹苦,经张家口,沿外蒙边,过齐齐哈尔,好不容易到达哈尔滨。由于中长线已被敌人切断,辽东军区、安东军区、辽宁军区被迫撤到长白山通化地区、拉开了坚持南满斗争的序幕。敌人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强敌压境,剑拔弩张,形势十分紧张。因此姜文同志已无法沿中长线来辽宁军区。情急之中,由图门办事处主任饶斌同志与苏联驻朝军方联系后,将姜文母女送入朝鲜境内,设法由朝鲜绕道前往南满。姜文和两个小女儿颠沛流离,忍饥挨饿,几经辗转终于进入安东。又经在安东开会的辽宁省委书记白坚同志的吉普车将姜文母女带回通化,8月26日姜文母女同丈夫刘惠农一家人团聚时,姜文已是风尘仆仆,疲惫不堪,这就不难想象他一路上所忍受的痛苦与劫难。同志们看到姜文同志千里迢迢,在烽火硝烟的战争环境中,只身一人带着两个幼女,从晋绥来到南满,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都为她纯真的母爱和刚毅的性格所折服。

姜文到辽宁军区政治部后,国民党军队按“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纠集了9个师约10万兵力,完全美式装备,分三路扑向南满企图将我在南满部队消灭于长白山区,气焰十分嚣张。而此时的南满我军三、四纵队加起来不足4万人,而且当地群众尚未发动起来,再加上隆冬来临,部队从沈阳安东撤退时来不及准备冬装,长白山零下30度的恶劣气候对部队构成极大威胁,物质匮乏,粮食供应也日趋紧张,战斗一旦打响,如何提高部队作战能力、如何保障兵员补充、部队供给等重大困难的解决,已迫在眉睫。面对这种严峻形势的考验,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努力发动群众已是当务之急,姜文同志不顾万里跋涉疲劳又投入战斗,带领政治部工作人员根据上级指示,白天组织工作队下到基层,走家串户,一个个动员,苦口婆心耐心说教,宣传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反奸反霸,建立村政权;组织文工团,到前方部队进行演出,提高战士作战激情。常常忍饥挨饿,一整天下来,她疲惫不堪;晚间顾不得休息,又得赶写材料,组织印制宣传单,写标语等,不知她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一天,两天.......本来纤弱的身体在日渐消瘦,同志们看到她那日显憔悴的面容,都劝她好好休息几天,但她从未停止过工作。

然而,1946年10月,正当坚持南满对敌斗争进行到关键时刻,衣服单薄,身体虚弱的姜文同志因又累又饿又冻,积劳成疾,已致病倒在床。十几天来水米不沾,高烧不止,10月13日凌晨4时,终于被病魔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弥留之际,她久久不愿闭上自己的眼睛。当时她只有25岁,作为母亲,她还有一双年幼的女儿没有抚养成人;作为战士,她还没有看到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她带着遗憾,怀着悲伤离开了她眷恋的亲人和战友,离开了她所挚爱的革命事业,长眠于皑皑白雪覆盖的长白山麓,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人民解放事业。

姜文同志是一位平凡的共产党员,她无限热爱党,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毅然决然的投身到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去。他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争做表率,勇于献身,不愧为坚强的共产主义女战士。

姜文同志是一位瘦弱的女子,她具有东方女性的贤淑的传统美德,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在她那瘦弱的身躯内蕴含着火山般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刚毅精神。她是一名战士,自有战士的铮铮铁骨、赤胆忠心。

50年过去了,胜利的红旗在蓝天上高高飘扬,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姜文和无数革命先烈为之浴血奋斗的理想早已实现,昔日的战地,现已高楼林立,经济腾飞,人民幸福。若先烈们有知,当可含笑于九泉。

巍巍的长白山,高高耸起的峰峦,那是为先烈们树起的丰碑。

滔滔的鸭绿江水,奔流不息,永远传颂着烈士们的丰功伟绩,诉说着烈士们的无私无畏的不朽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