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地区-九台市其塔木烈士陵园-名人故事
于德春
宋震东,原名宋延明,1907年5月20日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七区小宋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白幼丧父,全家1 3口人均以务农为业,在经济上,除了农业的一点微薄收入外.别无来源。家人们时常受到地主、土豪的剥削和压榨“家境每况愈下。特别是遇到灾荒年景,其生活更加困苦,多伴之以糠菜来艰难度日。
1914年,刚满8岁的宋震东,在全家的努力下,走进了当地的私塾学堂,满足了一颗幼小心灵的求知欲望。在学堂学习期问,他尊师爱友,勤恳好学,不长时间,就把《三字经》、《百家姓》背得滚瓜烂熟。然而,好景不长,他仅念了4年私塾,就因家中贫困而中途辍学。年仅12岁的宋震东从此与家人共同锄田抱垅,靠种地谋生。
1922年,他随叔父投奔亲戚,来到大连市,被送进万兴铁工厂当学徒工。他吃苦耐劳,钻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3年学徒期满,留该厂做工直到1944年。这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近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大连市不断遭到飞机的轰炸,致使很多工厂停工、停产,万兴铁工厂也未能幸免。宋震东和工友们一时之问面临工厂倒闭、生活断绝的窘迫境地。1945年春,经永兴铁工厂周武庆的介绍,他结识了吉林省九台福和祥油坊来大连购买机器的人,便随同来人,带领王学震、林均震、李春英等3个徒弟,到九台为福和祥油坊安装机器。从此,他与徒弟们在九台定居,成为福和祥油坊的技术工人。
宋震东对工友们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经常帮助工友解决各种困难。他对徒弟们要求很严.不但让他们在技术上苦练本领,而且在品德上也要有做人的修养。他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做为他人生处世的准则。
1945年“8·15”之后,日本侵略者投降。这时候,中国已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特别是东北地区,经历了长达14年的伪满统治,刚刚解放,人员成份复杂,社会秩序混乱,企业关门,工厂停业,接收大员往来穿梭,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也一直在频繁地工作着,发动群众抵抗日伪残余和国民党特务的破坏,以保护国家的财产。当时福和祥油坊虽告暂时停产,但仍然受到敌伪残余及不法之徒的骚扰。为了保护工厂的机械设备,宋震东等人听从党的号召,自发地组织那些无家可归的工友们成立一个护厂队,日日夜夜守护在厂房里,与破坏者做坚决的斗争。在他们保护下,当人民政府接收该厂时,设备仍然是完好无损。1947年人民政府任命宋震东为该厂厂长。此时宋震东心情格外激动,因为工厂已成为国家和人民自己的企业,工人再也不受资本家的剥削了,人民开始在党的领导下,当家做主了。他把自己的才能全部投人到工厂的建设和生产上,带领工人们干起活来废寝忘食,技术精益求精。宋震东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刻苦钻研技术,水平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而且,他还掌握了现代多门科学知识,并带出了许多徒弟,工友们敬佩他,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干活,因而为工厂取得了很多成绩。1949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为“抗美援朝”加工军需草饼,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亲自安装了一台粉碎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前完成了加工军需草饼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志愿军。
1958年,驻九台的省结核病疗养院一台高压灭菌器坏了,跑了多家工厂、企业。都修理不了,听到宋震东的大名,便把他请来支援。宋震东二话没说,带了几个人就来到了现场。他在一没有图纸,二不能铸件,三又缺少异形零件的情况下,只用7天时间就修好了这台高压灭菌器。这以后.他的名气就越传越远。
宋震东曾先后多次变动工作,但是,在哪里,他都勤恳努力,脚踏实地工作。在钢铁厂、农机修配厂、铁农具厂等单位工作期间,他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精打细算,为企业树立了勤俭节约的好风气。
大厂能干,小厂也一样做贡献。为了加强新厂建设,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组织上把他派到只能生产几种小农具的手工业合作社,他欣然前往,而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那里需要我们这些党员……”当时,他看到这个厂成立40余年来,始终是手轮大锤的重体力操作方法,工人的汗水一滴滴洒在他的心里。为了减轻工人的体力负担,让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一边参加生产,一边设计图纸。几经努力和周折,终于设计了比较满意的图纸。然后,他又带领几名工人用废品改制出了一台弹簧锤,一次试验,马到成功。这一改造,不但解放了工人的体力劳动,而且,使大铸件铸打工效提高20%以上,日班产量提高到80—100%。
经过他多年的辛勤努力,他的创业精神带动了全体员工,终于把一个小农具手工业合作社发展成为能生产十几种农产品大的铁农具厂。在发展生产中,他从不忘勤俭节约。厂里修仓库,他建议用板皮做粱,可省钱省料。当仓库盖起后,大家一算,为国家节约了5万5千元。他利用边角废料组装起来的绞龙机,使大豆出油率由原来的10.14%提高到10.4%,一次为国家增产豆油3.5千斤,折合人民币1万1千5百元。
1970年,宋震东已年过花甲,且身患高血压病。组织上调他去化肥厂支援建厂工作,他不顾年迈体弱,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建厂的大会战中,并出色地完成了各种艰巨任务。
这期问,宋震东主要负责副体设备和组建安装工作。该厂投产日期被列为全省第3位。由于他与工人们昼夜奋战,抢分夺秒,从而一跃成为第一个投产的县级化肥企业。在解决造气设备锅炉时。他主张买旧炉,自己改造。听说北京有一家工厂准备卖废锅炉,宋震东就亲自进京查看,仅用1万元就买回了3台废锅炉。当时有人讽刺说:“宋震东买回一堆废铁,根本不能用。”宋震东不为风言风语所动,默默地带领7名工人按实际需要进行改修,由原来的一排管改增三排管,还增加了“冷水壁”,使造气能力提高了四分之一。
宋震东的工作没有界限,没有范围·他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专长,专克难题,专攻难关。不管是自家工厂,还是其它兄弟厂矿,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帮助解决难题。抢攻难关,从不讲份内份外,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通常是“点香就到”。
是年6月,他到珍珠岩厂帮助建厂,发现原设计厂房屋顶需要大量钢材、水泥,他就和工人们一起反复研究,制定了以薄铁拱形成盖.代替钢架屋顶,按设计建成后,节约钢材27吨、水泥50吨、砂石200立方米和1千个工日。珍珠岩厂投产后,需用1台粉碎机,他从土矿借来1台连专业厂家都修不了的报废机器,进行修理改造,终于成功,投人生产。刚建成的珍珠岩厂还需要一台蒸气锅炉,宋震东就利用从北京买回的废锅炉改装成一台完好的蒸气锅炉,为该厂解决了又一大难题。也是当年,在抢修九长公路工程中,又遇难题:没有压道机,影响工程进度。解决这个难题的艰巨任务又落到宋震东肩上。他又是从长春买回一台报废的压道机,经过改装修理,只花了3千元钱就成功地修复了压道机,并顺利地投入了使用,不但为国家节约1万元资金,同时也保证了“九长”公路按时竣工。
有一次,宋震东获悉县工业局采暖锅炉耗煤量大,浪费也大,他就前往认真观察研究,提出改造方案,改造锅炉需要管材,方案虽然在局里通过了,可是当时经济困难,资金短缺,没有能力改造,局领导很是着急,问宋震东有什么办法。宋震东不急不躁,胸有成竹地说:“我有办法,你们等着瞧吧!”之后.他便带人到化肥厂废铁堆里去寻找,并亲白搭起一座小烘炉,与工人们一起加工处理废旧钢管,然后把炉内的两排管改为三排管,在炉上叉装了预热箱,加大受热面积,从而使该锅炉降低耗煤30%,一个取暖期就节约45吨优质煤,为工业局节约了大量资金。
宋震东在参加酒厂自动线路会战时,发现晾晒机转动摇摆不稳,容易破坏刮板,他在晾晒机上安装2个靠轮,就保证了该机的正常运转。在安装自重8吨的吊车时,厂房内不能使用三角架,他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用道木打梁,把吊车支升4米多高,安全放到轨道上,节省安装搬运费达千元以上。他在担任弹簧厂生产线会战副总指挥时,经常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发动群众,集思广益,亲自测量、设计和安装机械,为会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 978年,县电影院突击施工,迎接县人代会的召开,他参加了会战。当时,锅炉送风烟道没修好,拖延工期,他带领工人仅用3天时问就突击完成了需用18天的工作量,使工程如期完成。
宋震东为党为人民勤恳工作30余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并以旺盛的革命精神去带动工人群众。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真正地起到了克勤克俭、廉洁奉公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在个人生活上,从来没向组织伸过一回手,群众称他是“心红志坚,无私的老模范”。在技术上,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被人们誉为自学成材的“土专家”。几十年来,他在机械加工、锅炉巷道、起重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曾先后为化肥厂、珍珠岩厂、造纸厂等单位改造和制造煤气发生炉、脱硫塔、打压泵、蒸球机等各种土设备41项86种,为国家节约了30多万元,几乎连年被评为市、县、局的先进工作者,5次当选为吉林省劳动模范。
宋震东由于工作过度紧张劳累,积劳成疾,加之高血压,旧病突然复发.经医院抢救无效,于1983年9月7日下午6时与世长辞.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