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地区-九台市其塔木烈士陵园-名人故事
成多禄
吉林地处东北边陲,历来都被视为蛮荒之地,虽然萨满等原生态文化起源较早,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却是开化很晚的,据今也不过几百年的历史。然而,在清末民初,一直默默无闻的吉林文化却异军突起,不但走进了公众视野,而且与中原发达地区的文化比起来毫不逊色。
“吉林三杰”就是那一时期吉林文化的代表。作为“三杰翘楚”的成多禄,更被近代著名史学家王树楠视为与纳兰容若等并驾齐驱的人物。
作为吉林文化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吉林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如今,我们纪念成多禄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多禄,原名成恩令,字竹山,晚号澹堪。他一生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书法和诗歌,被誉为“东北四大书法家”之一和“关东诗豪”。他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求学、中年入仕、晚年退隐。由于他亲身经历了庚子之乱、辛亥革命,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覆灭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等重大历史事件,从而使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祖源简介
成多禄祖籍山西省洪洞县。这在中国是个妇孺皆知的地方。“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元末明初,由于天灾人祸,北方许多地方田地荒芜,城廓倾颓,鲜有人烟。为了改变这种萧条的局面,朱元璋和他的继任者们决定“移民屯田,开垦荒地”。他们先后十八次从战乱较少,人口稠密的山西移民到江淮以北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据史料记载,明初的山西移民,无论家住何州何县,出发前都要先到洪洞县广济寺外的大槐树下集合。大槐树,也就成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故乡。
成多禄的先人因官职变迁来到素有“中原腹地,豫鄂咽喉“之称的河南省确山县。后来,又从确山县来到北京。康熙二十四年(1685),成氏家谱中的始祖成凤鸣“奉旨实边”来到吉林乌拉城北查里巴屯,隶属正黄旗。成家刚来东北时,地位非常低下,一直依附在当地旺族杨家门下。自二世祖意公和彦公起,成家人陆续由查里巴屯迁往其塔木。
五世祖成可功(成多禄的爷爷)做过官,他在其塔木西北五里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大宅院——成家瓦房。成家瓦房占地2万多平方米,由大东院、小东院、腰院、老腰院、大车棚和大西院六个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四周统一套起高大坚固的围墙。围墙上,前7后4分布着11座炮台。此时成家的家境已十分富庶。
成多禄的父亲成荣泰曾任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六品骁骑校,授中宪大夫;母亲瓜尔佳氏,满族正黄旗,伊犁将军世袭一等侯——威勇侯的女儿。
少年求学
成多禄于清同治二年(1864年)的腊月初八,出生在其塔木镇三台山下的成家瓦房。那一年,成多禄的父亲四十三岁,母亲三十九岁。成多禄是家中的独子(有一个比他大五岁的姐姐),在家族中排行老六,因此,其塔木当地上了年纪的人在说起他时还习惯性地称呼为“多六老爷”。
过去流行抓周的习俗。将纸笔刀箭等物放在盘中任由婴儿抓取,以占卜孩子将来的志趣。小成多禄先抓取了一枚小印,但随即撇去,又抓了一枝笔,始终不放。这似乎也在冥冥之中预示了成多禄一生的命运。
成荣泰虽系武职,却精通满汉两种文字,深谙儒家经典。在父亲的悉心调教下,成多禄自幼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资。5岁时,成荣泰自制一寸见方的识字卡教他认字,小多禄一天能识20多个。到6岁时,开始学习“四书”,教材是父亲手抄写的,仅一年,他就能将“四书”倒背如流了。与枯燥的“四书”相比,小多禄还是喜欢《诗经》和唐诗,经常枕在枕头上时还喃喃不绝地吟诵。在他晚年的时候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小时侯背诵唐诗的情形。
在此期间,同乡进士杨诚一来拜访成荣泰。杨诚一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为官清正,是名重一时的大贤。杨进士看到书案上的诗稿后,问小成多禄:“能诗否?” 小成多禄爽快地回答:“能!”杨进士遂以秋郊为题让他做诗。小成多禄略加思索,脱口吟道:“满地高粱红,四山榆叶风。”杨进士兴奋地对成荣泰说:“此子将来必能诗,好好为之!”
14岁时,成多禄拜山东宿儒王桐阶为师,学习《春秋左传》、《昭明文选》、《朱子纲目》等高深的著述。在王桐阶的教诲下,成多禄学问日渐精进,于诗词文赋一途也游刃有余。王桐阶为人慷慨,颇有古代侠士的风度。成多禄对待朋友赤诚相见,以义气为重,一诺千斤,也是受到老师的影响。
后来,王桐阶因老来无子,一心想回乡讨房小妾以延续香火。本来已经托人说好了,但由于没钱过彩礼,一直拖延着。成多禄知道后很替老师着急,就和妻子商量,悄悄地拿出娘家陪嫁的金条为老师娶了亲。后来,那小妾真为王桐阶生了个儿子,取名王德绍。成多禄闻讯后还特意写了两首诗道贺。
成多禄第一次参加科考是16岁,跟王桐阶学习仅两年就到吉林参加童子试,获得第一名;紧接着参加院试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院试的主考官是以人品和文章风骨名闻天下的武昌学者王孝凤。这位当世鸿儒看到成多禄的文章后,连声赞叹,呼为“国器”,并亲手赠给成多禄一部清代学者张伯行著的《小学集解》和一卷《格言联璧》。
19岁,成多禄娶妻孟孺人。孟孺人是翼长金午堂的女儿。金午堂性情刚烈,骁勇善战,是吉林将军铭安手下的第一员悍将。光绪六年(1880年),马贼闹得很凶。金午堂率军剿匪途经成家瓦房,见到成多禄后,十分喜爱,称其为小秀才,托人说媒,以女儿相许。孟孺人长成多禄两岁,为人极贤淑。自从她21岁嫁入成家,与成多禄一起生活了17年,夫妻相濡以沫,感情甚为笃厚。
婚后第二年,成多禄到吉林崇文书院深造。崇文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最初由乡绅捐资修建,地址就在今天的吉林市公安街永远胡同内。清代,关东民风骠悍,尤其是奉实边命令归来的八旗子弟,多习弓马,而少读诗书。吉林崇文书院的成立,始开吉林文化教育先风。
成多禄拜在顾肇熙门下。顾肇熙是位勤勉,渊博的长者,他十分看中成多禄的才学。后来,顾肇熙看破宦海沉浮,隐居于苏州城南的木渎镇。同样历经宦海沧桑的成多禄还特意去拜访过恩师,两人秉烛夜话。
除了顾肇熙,吉林府的教授,文章名手周让三也是成多禄的老师。他曾为成多禄的父母写过两通神道碑。如今,石碑仍保留在其塔木。周让三十分欣赏成多禄的文章。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
22岁,成多禄参加乙酉选拔预科的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拔贡生。按照清代的科举制度,每十二年(逢酉年)由各省学政考选品学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拔贡生是五贡中最难考的一个环节,可以说,考取了拔贡生,距离科考及第这一终极目标只有一步之遥。然而24岁那年四月,成多禄来到京城准备参加朝考期间,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成多禄立刻放弃朝考,几经辗转赶回家中,可是成公荣泰却早已过世了。料理完父亲的丧事,成多禄重新回到崇文书院读书。
成多禄25岁那年患头痛病,被庸医所累,误服白虎汤,导致卧床不起,险些丧命。期间,孟孺人早晚焚香祷告,悉心照料,整整120天衣不解带。
在崇文书院读书期间,成多禄不但遇到了数位授业恩师,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29岁那年,成多禄与曹季武、李云松、邓节珊、宋百泉等人共同发起组织雪蕉吟社。诗友之间往来唱和,成为一时美谈。
30岁时,成多禄搬往吉林市局子街居住,认识了同学徐鼐霖,那年徐鼐霖29岁,由于父亲亡故,家道中落。成多禄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二人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第二年,成多禄参加朝考时,资助徐鼐霖一同进京。结果成多禄意外地病倒在考场,徐鼐霖担心成多禄的病情,心神不宁,也是名落孙山。
成多禄、徐鼐霖和后来结识的吉林市人宋小濂被世人并称为“吉林三杰”。
从京城朝考失意归来,成多禄立誓不再参加科考,与徐鼐霖一同在吉林城北玄天岭上的真武庙里读书。后来,成多禄携家眷搬到松花江边居住,每日闭门读书。
继任崇文书院山长王文珊是成多禄的好友。他听说成多禄在江边隐居,便经常来拜访。二人一起研究学问,赏奇析疑,经常交谈到蜡烛燃尽,王文珊才告辞离去。
成多禄35岁时,结发妻子孟孺人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为了照顾老母和5个孩子,同年十二月,成多禄又娶了好友魁升(字星阶,曾任吉林省长)的妹妹唐淑为妻。唐氏为人极和琬,服侍老母非常周到,对先生的5个孩子也视如己出。
中年入仕
成多禄36岁时,魁升要到盛京将军伊克唐阿帐下担任官职,路过吉林力邀成多禄同行。伊克唐阿对成多禄早有耳闻,相见之后即委以文案的重任。不久,徐鼐霖也投到将军帐下。昔日同窗好友成为今日同僚,成多禄倍感欣慰。后来,由于吉林闹匪患,成多禄担心母亲安危,便把母亲和妻子也接到盛京,一家人团聚。
然而,好景不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乱爆发,八国联军攻陷京师,两宫出逃,生灵涂炭。7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点兵近18万,分六路入侵我国东北。面对来势汹汹的沙俄侵略军,新任盛京将军增祺仓狂出逃。成多禄也带着家眷避往蒙古库伦。由于出逃得极为匆忙,忘了带衣物盘缠。幸好魁升随后赶到,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转眼进入九月份,局势仍未好转。蒙古的九月,天气已十分寒冷。成多禄一行人都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增祺出逃以后,都护寿仁山率军进驻义州以稳定局势。与成多禄失散后,徐鼐霖辗转追随在寿仁山左右。他从过往商人口中打听到成多禄一家的危难处境,心急如焚,当下冒着生命危险单人独骑从义州赶往库伦给成多禄送去御寒衣物和银两。成多禄也将自己的好马回赠给徐鼐霖。
庚子之乱爆发前,徐鼐霖曾因为一点小事得罪过增祺。增祺报复将他囚禁在营务处,想要置于死地。成多禄闻讯后,与魁升一起,绞尽脑汁百般设计营救,终于使徐鼐霖平安脱险。
庚子之乱平息后,成多禄携家眷和魁升一道返回吉林。瓜尔佳氏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回到吉林后就一病不起,到五月时,因鼻出血感染,撒手人寰。她在临终前叮嘱成多禄:“天下将乱,吾不愿汝作好官,但愿汝好好读书,好好做人而已。”母亲的话对成多禄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年,成多禄刚好40岁。
在庚子之乱中,黑龙江一位年轻的下级军官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和惊人的胆识。他就是清末民初极富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程德全。沙俄侵略军抵近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时,程德全只是署理黑龙江将军寿山手下一个小小的营务处总管。面对俄军大举压境,寿山急欲选派一名才智过人的属下去同俄国人谈判。这是一场实力极不对称的谈判,谁都不愿意去。危急时刻,程德全挺身而出。俄国人要“整军入城”,程德全坚决不允,甚至以拔剑自刎相抗争。俄国人为他的气魄所折服,同意了程德全的要求,但随后就反悔,架起大炮要轰击齐齐哈尔城。程德全单人独骑冲出城去,用身体堵住炮口。他的勇气再次折服了俄国人,撤军而去。通过几番接触,俄国人看中了程德全的过人才干,打算扶植他作为傀儡掌管黑龙江,并由沙皇亲自颁发了黑龙江将军的委任状。程德全早已看透了俄国人觊觎我国领土的野心,纵身跳入黑龙江中,以死相拒,幸好被俄国人及时救起。
乱世之中,程德全以一己之力保全黑龙江全省之民的英雄壮举轰动朝野。慈禧太后特召程德全进京受封,并破格提拔他为齐齐哈尔副都统,地位仅次于黑龙江将军。
当时的黑龙江由于开化较晚,又遭俄国人连年侵扰,满目创痍,百废待兴。程德全领命之后,广招各路人才,踌躇满志,欲在边疆做一番事业。一时间东北才俊竟相投奔程公麾下。程德全与魁升是至交,他常听魁升说起成多禄的才干。在他离京赴任路过吉林时,特意登门拜访,力邀成多禄出山。成多禄欣然受命,在程的幕府中主管文案工作。不久,吉林人宋小濂和好友徐鼐霖相继来投奔。“吉林三杰”齐聚于程德全幕中。很多人都说“吉林三杰”都是崇文书院的同学,其实是个误解。成多禄和徐鼐霖是同学,而与宋小濂初次相识是在齐齐哈尔,程德全的幕府中。
在众人的鼎立协助之下,不到一年时间,黑龙江省面貌一新。成多禄43岁时,程德全奏请朝廷为黑龙江设治添官获得批准。他派宋小濂出任海伦厅,徐鼐霖出任大赉厅,而派成多禄出任绥化府。
成多禄虽在辅助程公治理边疆方面尽心尽力,但就其本身而言早已对没落腐朽的清王朝失去了信心,加上母亲遗言在耳,因此,坚决推辞。程德全不许,无奈之下,成多禄与程德全定下“三年之约”——“必尔,则以三年为期,及期须容我还也。”程德全大笑着答应了。
同年九月,成多禄携家眷离开齐齐哈尔前往绥化任职。在绥化任职期间,成多禄修葺官署、兴办教育,扩充街基,鼓励商业,兴修水利,平息民间争讼,惩治恶霸奸党。在任三年,绥化面貌大为改观,民众安居乐业,绥化城乡,路不拾遗,夜不避户。先生赢得百姓爱戴,被呼为“清廉太守”。
由于成多禄本无意仕途,在任期间屡次提出辞呈,程德全就是不答应。清朝的行政建制是省下设道,一个道管辖几个县。绥化府、呼兰府和海伦厅三地统一归绥兰海道管辖。绥兰海道的道员是纨绔子弟,为人骄傲自大。宋小濂与成多禄都是他的下属,宋小濂为人较随和,虽然从心里厌恶这个纨绔子弟,但面子上还能过得去,成多禄却与其格格不入。
有一次,道员巡视到绥化府,公然索贿,被成多禄拒绝,此后便处处刁难。成多禄感慨道:“古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今为此居诸物所侮弄,是胡为者!”毅然将官服、官印放到衙署中,去找程德全辞职。程德全因为与成多禄早有“三年之约”,只得同意了他的辞呈。
回到齐齐哈尔,成多禄依旧留在幕府。他每感于“天下滔滔,污人犹腻,思欲得吾学以澹之。”而为自己取号为“澹堪”,表达了乱世之中澹泊明志的高尚情操。
程德全被调任奉天巡抚。后来,吉林发生大火,全城都被焚烧殆尽。程德全又调任江苏巡抚,成多禄随同前往。成多禄在赴苏时随身行李极其简陋,却拉了满满一大车的书,让前来送行的亲友大为感慨。成多禄却怡然自得其乐,吟道:“人生万贯不为奇,架上有书乃富翁。”
在苏州期间,成多禄结交了许多江南著名的文人雅士。其中包括近代著名词人朱古微、诗人画家兼金石学家郑文焯、梁启超、郭沫若的授业恩师赵尧生、近代诗人夏剑丞以及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吴昌硕等。这些都是当时文坛泰斗式的人物。这一时期,成多禄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今,沧浪亭、网师园、寒山寺等名胜古迹都留有成多禄的诗作或墨宝。成多禄在诗词上才华和书法造诣让这些江南名士大开眼界。在此期间,成多禄还遵照父亲的遗嘱回乡修成了共十卷的《成氏家谱》。
等他从吉林再次来到苏州时,辛亥革命爆发了。成多禄力劝程德全退隐,但程德全却召集部将,宣布江苏独立,正式投身革命。成多禄虽然愤恨晚清官场的腐败,但对于一代帝国大业的崩溃还是深感惋惜,遂回到黑龙江与家人团聚并与程德全绝交。
晚年退隐
自苏州返回东北后,成多禄与家人在齐齐哈尔一直居住到第二年的初秋。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病故,宋小濂被任命为黑龙江省都督。徐鼐霖也在黑龙江开荒和管理边防事物。宋小濂多次请成多禄出山主持幕府,徐鼐霖亦致信相邀,成多禄都不为所动。
这年秋天,成多禄携同家眷离开齐齐哈尔,返回吉林,居住在乌拉街,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专心做诗词创作并在宋小濂的帮助下刊印了《澹堪诗草》第一卷。
由于声望甚高,民国五年,成多禄被选为“吉林省第二届参议院议员”,并在吉林市西大街二十一号建成新舍。七月,成多禄编定的《思旧集》上、下两卷,由吉林印书馆刊印。《思旧集》记载了成多禄十二位师友的小传和诗歌作品。
第二年六月,吉林省长郭宗熙与僚属成立诗会组织“松江修暇社”。因为仰慕成多禄的诗才,大家力邀成多禄加盟。第三次诗会结束后,成多禄就离开吉林,去了北京。
到京后,成多禄寄居在煤渣胡同内的贤良寺东院。这年,成多禄五十五岁,寿诞之日,在京供职的魁升、宋小濂、徐鼐霖等一干旧友为成多禄摆酒庆贺。从这一年起,成多禄在北京居住了整整十年,广交京师文化名流,游览名胜古迹,把酒谈诗,开始了“十年燕市黄花酒”的诗酒生涯。也正是由于这种相对比较轻松的诗酒生活环境,使得成多禄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里,诗歌和书法创作都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与成多禄相交挚厚的文友有近代著名文学翻译家林纾。近代史学家、散文家王树楠。曾任中华民国总统的徐世昌。此外,还有赵尔巽、黄维翰、张之奇、宋伯鲁、秦望澜等人,俱是民国名士。
此外,成多禄还参加和组织了“九九诗社”、“漫社”、“嘤社”等诗歌社团组织,创作了大量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成为北方诗坛的盟主。在京十年,成多禄仅短暂担任过“参议院议员”、“教育部审核处处长”、“北京图书馆副馆长”等几个职务。
民国十二年,成多禄六十一岁,离开了居住七年左右的贤良寺,在京西城马市桥南沟沿二十一号购得一处旧宅,并进行维修。这就是著名的“澹园”,也是成多禄人生最后的居住之所。
据成多禄六儿媳(成世坚的妻子、冯玉祥部将唐之道之女)唐若兰女士回忆,“澹园”由古槐区、住宅区、竹园区和果蔬区四部分组成,成多禄的书斋“旧雨轩”就坐落在古槐区,因为园内有13棵古槐树,又称为“十三古槐馆”。寓居“澹园”后,成多禄依旧过着不问世事,专心诗书的隐居生活。期间,多次为友人文集题诗做序,为北京琉璃厂题写匾额,为吉林北山玉皇阁题匾、题联。人世有代谢,往来成今古。成多禄六十四岁那年,宋小濂在京病故。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十六岁的成多禄离开“澹园”,重访在他一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处,八月八日返回吉林老宅。十月初九(11月20日)未时,成多禄在吉林西大街二十一号本宅中与世长辞,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成多禄的灵柩运回其塔木、成家瓦房前山,成氏家族墓地中,与原配孟孺人合葬在一处。坟墓距其父成荣泰墓300米左右。坟前立汉白玉墓碑,碑后刻行书大字“寿同金石”。至此,一代先贤成多禄长眠于故乡的黑土之下。
文革期间,成多禄的墓曾被毁,1998年,复建。成多禄的人品才华不但名重当时,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多禄的子女及其后人多能诗善书,品行高尚。其中,二子成世英是著名书法家,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第一名,长于铁线篆;三子成世伟是著名诗人;四子成世杰是著名书法家,在吉林省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五子成世超、六子成世坚均是著名书法家。成世杰之孙成其昌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楹联家。成世坚之女成立是中国楹联学会唯一一位女性常务理事,2012年出版了以成氏家族在京生活为背景的纪实小说《澹园往事》。成其昌次女成砚是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是鸟巢的设计师之一……成氏一族人才辈出。
上世纪90年代,吉林市评选34位历史文化名人,成多禄名列榜首。作为吉林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成多禄的价值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日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