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地区-九台市其塔木烈士陵园-名人故事

张莘夫

在我国现代史上,有一位值得称颂、才学卓著的地质学家,爱国主义先驱,他叫张莘夫。

    张莘夫,族谱上的名字叫张春恩,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县六台乡六台村六台屯。他少年时代,在乡里读过小学,后来,随父张雅南到北京读书。一九一九年,张莘夫曾参加了。“五四”运动,同北京的青年学生一起上街游行,发表演说。此后,张莘夫离开北京,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获地质博士学位,于一九二六年归国。当他乘船抵达上海港时,许多资方人士争以高薪聘用。结果,他却应了东北的一个陈旧老矿——黑龙江省穆棱煤矿之聘。穆棱煤矿,为帝俄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座旧矿,当时,已千疮百孔,一蹶不振,生产近于停滞状态。帝俄分子曾扬言,我等离去,中国人再无法接收,只有报废。张莘夫接手后,身任矿长兼总工程师。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施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足二年时间,矿业振兴,产量激增,远远地超过了帝俄时期,大长了中华民族之志气,大振了中华民族之精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张莘夫不甘心当亡国奴,携妻李湘衡(吉林省德惠县大青咀人,北师大毕业)等赴关内,曾在唐山工学院任教,以后,到过湖南、江西、贵州、河南等地。他在汞、锡、钨等战略金属生产上,作出一定的贡献,成为一名出色的地质学家。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末,张莘夫来东北视察抚顺矿业。当时,国内的形势,是日寇投降不久,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处于末期,东北境内苏军尚未撤离。

    张莘夫来到东北,先住在长春,后到沈阳。在沈阳时,由苏联红军中将马利(张的好友)陪同,住在沈阳大和旅馆。张莘夫当即与马利商定,同去抚顺煤矿。正当他们要起身去抚顺的前日午夜,马利中将忽然接到苏联红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命令他立帮去长春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马利临行前,嘱咐张莘夫暂先休息,待他回来后,再一起去抚顺。马利中将走后,张莘夫视察矿业心切,便于次日,即一月十六日,带领“满炭”七名专家前往抚顺。到抚顺后,由于马利中将未在,视察受阻,只好乘专列返沈阳。当时,抚顺一带正处于乱军出没之时。当张莘夫的专列行至抚顶东李石寨车站时,遇到一股不明地方武装的杂牌军。这些杂牌军,拆毁铁路,堵截专列,上车搜查,索钱要物。他们搜遍列车,一未得钱,二未获物,因而恼羞成怒,遂将张莘夫及其随行人员等八人捆绑到爬犁上,拉到李石寨南山,残忍地用刺刀挑杀。这八个人,除一名姓牛的“满炭”工程师幸免外,其余七人,全部遇难。张莘夫身遭十八刀,当即惨死。张莘夫就义前,大义凛然,面对刺刀,激昂陈词,他说:“我自‘九·一八’脱身关内,进行抗日,经十四年挣扎苦斗,才得以转回故土。不料正在归还时,遭此种结果。可惜我为国家民族,甘愿领此厚遇。”当时,国民党驻守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得知此消息后,曾紧急派人前来挽救,但是为时已晚,未能救成。张莘夫死后三日,遗体运回沈阳,停放于北陵关帝庙内。

    当时,我党惊闻张莘夫不幸遇难,甚为沉痛。认为张莘夫的不幸遇难,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重大损失。一九四六年八月,沈阻市各界人士为张莘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大会由当时的国民党沈阳市长董文其(张莘夫在北大读南时的同学)主持。有六千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追悼会后,张莘夫遗体正式安葬于沈阳北陵。张莘夫死时,年仅四十八岁。

张莘夫,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学识渊博,年轻有为,志向远大。其过早蒙难,实为国家民族之大不幸。但是,他的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品格,将长存于世,永垂不朽,激励后人。      

张莘夫的父亲张雅南,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袁世凯曾用五万元银洋的厚礼聘请他,被他拒绝。后来,张雅南任徐世昌大总统顾问,当选为中华民国全国参议院议员。张莘夫的祖父张伦,为清咸丰时四品防御,驻守东北。张莘夫的长子张立豫、次子张立刚现均为美籍华人。张立豫是地质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地质系主任、终身教授,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五日曾归国到故乡九台县六台乡六台村六台屯探望。张立刚是电机博士,在美国纽约 [IBM]电子计算机研究中心工作,也曾归国讲学。张莘夫的胞妹张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联合国常驻代表、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凌青的夫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