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化地区-通化市东昌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名人故事
通化耄耋老人义务守护青山英烈六十余载
通化市东昌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坐落在环通乡石棚子村北沟山上的松林里,这里长眠着为国家解放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们。在这座陵园里,您经常会看见一位老人,他叫王贵,今年已经86岁高龄,他经历过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用执着的信念守护着这座静谧肃穆的烈士陵园整整六十余年。
当村官52年一直领村民义务扫墓
初见王贵老人,只见他身穿一件黑色旧棉袄,脚穿一双灰色旧胶鞋,满脸的皱纹,稀疏的牙齿,每当提起他曾经亲历过的战争岁月时,老人的眼中满是回忆的泪水。
老人告诉记者,他当了52年村官,从19岁他就在石棚子村任副村长直到71岁退休回家至今,六十多年的岁月里,他和村里其他村民每到逢年过节,都会到村边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去扫墓,去给那些长眠于此的烈士墓培培土,拔拔草。
1946年腊月二十八,王贵作为担架队员参加了四平战役,他在四平的战场上抬了六个多月担架,战火中他救出的伤员有的活下来了,有的牺牲了。60多年后的今天想起四平战役战场上那血流成河的残酷场面,王贵老人依然泪流满面。
“解放四平、打开原我都参加了,当时城里大街两边的房子都倒出来,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就往屋里放,很多屋子都摆满了,我都不敢看。”王贵流着泪伤心地说。
为了解放全国而舍家去当担架队员
战争岁月,即使是担架队也随时有牺牲的危险,作为家中的独子,母亲时刻牵挂着王贵的安危。
“我那个时候家里就老母亲自己一个人,抬担架也有被打死的,在现在通化市龙泉派出所附近,有个姓王的,年纪和我差不多,被敌人用枪打死了,我们家以为是我呢。”王贵伤心地说。
王贵去支前一走就是半年多功能,回来后他担任了村里民兵队长,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通化市作为抗美援朝的大后方,王贵带领乡亲们去运送伤员,在那里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战争而凋零。
同年12月,他又亲自陪同解放后通化市首任市长高飞为志愿军烈士选定石棚子村边的山坡为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墓地。
从1950年年底到1953年底,王贵老人目睹了从医院抬到烈士墓地那些牺牲烈士安葬的情景。
1951年,他代表村民去医院慰问志愿军伤员,在病房里他认识了一位胸部中弹的伤员赵连长,他与赵连长很谈得来。慰问活动后,他又跑到医院看过赵连长几次,两个人成了朋友。没想到有一天,他走进病房看到赵连长的床上换人了,他问过护士得知赵连长牺牲了。王贵流着眼泪去了烈士墓地,看到埋在墓地上方的新坟他心里难过不已。
烈士陵园重新翻建老人欣慰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其中有558位烈士被陆续被安葬在东昌区石棚子村的北沟山上,一半以上的烈士都是无名烈士,由于历史原因,这座烈士陵园年久失修,王贵就组织村民去烈士陵园填填土,而每年的清明节他更是一次不落的去祭扫。
“我每年清明节都去,有的时候买个小花圈,扫完了墓,我还对这些烈士们说,‘同志我又来看你们来了’,有时候我给他们唱个四季小曲。”王贵说,他表示只要他还能动弹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2011年开始,通化市东昌区民政局开始对陵园进行抢救性保护、管理,并将陵园作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这让老人倍感欣慰,在他看来这些为国牺牲的烈士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 “没有这些长眠于此烈士们的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现在在烈士墓前哪怕是能给他们鞠个躬,我也感到心安了。”王贵激动地说。
新文化报 (崔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