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边地区-张鼓峰事件战地展览馆-信息发布

一个人的“张鼓峰事件”战地展览馆

新华网吉林频道2月18日电(姜明明、王小东)将历史退回到1938年7月末到8月初,当时在濒临图们江、日本海的中国、朝鲜、苏联三国交界地——珲春防川,曾发生过一场日本(当时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苏联之间震惊世界的军事冲突,这场事件苏方投入一万五千兵力,日方投入七千人,最后以日本战败、苏方惨胜告终,史称“张鼓峰战役”。此冲突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这场战役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格局,还产生了令人耳熟能详的苏联歌曲《喀秋莎》。

就在许多当年的知情人陆续离开人世,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对这段历史慢慢感到陌生时,一位居住在张鼓峰战场遗址旁的有心人历经十多年,潜心收集了事件的相关资料和战争遗留物,并开办张鼓峰事件战地展览馆,用大量的文字史料和战争实物,真实地再现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这位有心人叫刘志丛。

十几年来,刘丛志以强烈的责任感,从一个个“麒麟麦酒株式会社”的酒瓶、一块块炮弹残片、一柄日式军刀、一副坦克操纵杆……潜心收集整理出大量的文字史料和80类数万件战争遗留物,逐渐收集并建成了这座展览馆。

为什么会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建一座历史展览馆?今年50岁的刘丛志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他从老家吉林市来到珲春市打工,后来常听当地人说起日本和苏联曾在中俄界山张鼓峰上爆发过边境军事冲突,到现在山上还有很多战争遗物。

“起初我就是去看看是不是事实,结果还真是找到了几个酒瓶,回来一查,是日本人留下的。”刘丛志说,从那时候起,他就经常上山去寻找,挖掘。到目前为止,刘丛志收集的战争遗物已达80类,共计数万种。在收集实物的同时,刘丛志还广泛查阅文献,收集图片和影音资料,边收集、边编撰、边研究,先后撰写了《由张鼓峰事件谈珲春历史发展的兴衰》、《张鼓峰旅游文化亟待挖掘和保护》等一些颇有见地的理论文章,并在当地的报刊上发表。

刘丛志经常思索,这张鼓峰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吗?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记住那段历史,开一家战地展览馆的念头一直在驱使着他。2005年,“张鼓峰事件战地展览馆”正式开门迎客了。刘丛志不仅是展览馆馆长,同时也担任了解说员的工作。几年来,随着防川景区知名度增加,游客越来越多,来参观张鼓峰展览馆的人也多了起来。2010年,展览馆还被评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参观者人数逐渐增多,了解那段历史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有学生、老师,也有退休干部、部队官兵。一位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在参观后感叹,张鼓峰展览馆告诉中国人,要自立,要自强,永久牢记历史的教训。

刘丛志说:“这些年我一个人办历史展览馆,酸甜苦辣都尝过,但每当想到能把一段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页,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并记住时,我就感到很满足,再累也值得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