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地区-伪满皇宫博物院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信息发布
记住历史 伪满皇宫博物院推出日本侵华罪证文物展
伪满皇宫博物院展出的侵华日军出征签名国旗(左) 新文化记者 蒋盛松 摄
溥仪的佩刀 本组图片 新文化记者 蒋盛松 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由此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8周年后的7月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联合社会各界以及日本友好人士共同举办“日本侵华罪证文物展”,展出侵华日军装备、日本宣传侵略战争的宣传品等罪证文物260多件,并辅以100多幅历史图片。 伪满皇宫博物院副院长赵继敏说,这次展出的罪证文物,除了馆藏积淀的一部分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近几个月从外界征集而来的,“有一部分是日本友好人士提供的,还有一部分是民间收藏爱好者捐赠或提供的。”她介绍,在展厅展出一个月后,将转为网上展示。 溥仪佩刀 展厅内最醒目的一处展柜,背景照片人物是爱新觉罗·溥仪,这张照片摄于伪满时期,照片中,他手持一把佩刀,而此刻在展台上陈列的,正是照片中的这把名为“兰花御纹章”的佩刀。 “此刀长约95厘米,錾刻有五七梧桐纹饰和樱花缠枝纹,以及一枚金制的兰花御纹章,刀条柄处刻有‘石堂运寿是一精锻作,安政三年八月日’的字样。”佩刀的提供者、51岁的长春收藏人士宋春海介绍,此刀的锻造时间是1857年8月,“运寿是一”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刀匠。“日本天皇裕仁以祝贺溥仪登基的名义,特意从日本皇宫收藏中选出了这把刀,又特制了嵌有五七梧桐纹饰和樱花缠枝纹及兰花御纹章的‘刀装具’,和其他礼品一起赏赐给了溥仪。” 这把佩刀是溥仪的钟爱之物,在他去重要的场合才佩带,一般都是在溥仪寝宫中的客厅珍藏,一直到伪满政权垮台前,这把佩刀流出宫外。宋春海说:“它跟随着溥仪,见证了特殊时期耻辱的历史。” 侵华日军勋章 本次展览中的另一项重要罪证文物,是一组日本为侵华日军的“战功卓著者”所颁发的勋章、纪念章。赵继敏介绍,“旭日勋章”是自1875年开始,日本政府针对“对国家公共事务有所功劳,并有显著功绩者”授予的荣誉奖章,日本甲级战犯中有多人获得“勋一等旭日大绶章”。“这些徽章共分为八个等级,这样成系列的展出,也是国内首次。”她说,这些勋章的获得者,正是侵略战争的元凶首恶,这种“侵略有理”、“屠杀有功”的行径是对人类文明与和平的践踏,这一枚枚勋章恰恰是其罪恶行径的有力物证。 “透过这些勋章、奖章,更折射着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屠杀和殖民统治的残酷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些徽章的提供者也是宋春海,为了这次展出,他提供了收藏多年的与日军侵华相关的60把军刀、80枚徽章以及一些烟盒、茶碗、军旗等证物。 带血的“千人针” 由沈阳的收藏人士王宇提供的“千人针”格外刺目。“为‘出征’军人缝制‘千人针’,是日本战争时期的风俗,据说这个风俗从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时就有了。”王宇介绍,“千人针”多是围腰,也有的是小背心,“底子是几块漂白过的木棉布,宽约二三十厘米,长度则视个人腰围而定,做法是用穿了红线的针将重叠的几块布缝住,使红色打结点在白布上留下痕迹,通常的图案是纵十点、横一百列,状如围棋盘线的东西。”官兵接到召集令要奔赴战场时,其母亲、姊妹、妻子、情人等女性会跑遍邻坊,请一千位女性各缝一针。 这次,王宇将他收藏的“千人针”背心和腰带都带来了,上面遗留的血迹触目惊心。赵继敏说,之前都是听说“千人针”的风俗,这次却见到了实物并进行了展出,“进一步证明了日军侵华战争的事实,以及战争的残酷血腥。” 日军拍摄照片 在展览中,还有许多历史照片是首次在国内展出。“比如当年侵华日军士兵村濑守保在随军时所拍摄的照片,由于他当年直接寄给家人,所以逃过了日本政府的审查而保存下来。”赵继敏说,村濑守保的后人将这些照片捐给了东京日中友好协会,并于2015年4月在东京展出。得知消息后,伪满皇宫博物院通过日中友好协会辗转征集过来,并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其中包括他拍下的南京大屠杀现场的照片,以及日军枪杀中国人的照片。”赵继敏介绍,村濑守保的照片清晰地证明了日军焚烧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体时的残酷场面,以及日军随意枪杀中国人时的罪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罪行文物和图片的展出,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事实和罪证,驳斥日本歪曲历史、否认侵略的言行,呼唤人们不断加深对战争的记忆。” |
新文化记者 赵实
(资料来源:伪满皇宫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