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地区-吉林大学博物馆-信息发布
展区介绍
奇石展区
奇石亦称观赏石,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收藏价值的岩石或矿物。该馆的奇石展分为造型石、画面石、化石、晶体矿物及事件石等。造型石有菊花石、灵壁石、黄腊石、钟乳石、吕梁石等,画面石有浪花石、枣花石、柳条玉、倒影石、五彩石等,化石奇石有三叶虫、鱼、菊石化石等,晶体矿物奇石有辉锑矿、雌黄、辰砂、天河石等,事件石有陨石、火山弹等。该展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奇石展,其融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恐龙厅
恐龙是繁盛于中生代的爬行类动物。本区展有三具恐龙骨架化石和模型及山东棘鼻青岛龙的部分化石及恐龙蛋、恐龙脚印等化石。其中云南禄丰龙(模型)为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期的恐龙化石(早侏罗世,距今1.9亿年);嘉荫卡龙(晚白垩世,距今6500--7000万年)是恐龙家族的晚辈,生活在恐龙濒临灭绝时期。展出的两具嘉荫卡龙骨架化石是在学校校友李萍先生的资助下,于 1990--1991年间,在黑龙江省嘉荫县内晚白垩世渔亮子组地层中发掘的。该恐龙化石为鸭嘴龙科,满洲龙属。其中大龙骨架长11米,高6米, 真骨化石达70%,属珍贵文物,于1992年10月装架落成。小龙骨架长5米,高2米,真骨化石40%,于1999年4月装架落成。这是吉林省仅有的真恐龙骨架化石。嘉荫卡龙,出土于黑龙江省嘉荫县龙骨山,时代为晚白垩世(k2)。1990年,由博物馆刘翰教授组织发掘队,爱国华侨李萍夫妇赞助经费,野外发掘历时49天,发掘面积160平房米,土石方560立方米。1991年,又在当地发掘到一些幼年恐龙化石,共计获得化石427件。1990年11月,开始室内修复和装架工作。1992年8月,装架完成博物馆第一具恐龙化石,其高6米 ,长11米,真骨比例70%。1999年,由金利勇副研究员主持装架完成第二具幼年恐龙化石,其高2米,长4.5米,真骨比例40%。两具恐龙一大一小,被称为一对“母子龙”。嘉荫卡龙曾经被分类到鸭嘴龙亚科(头顶平直,无头饰),命名为黑龙江满洲龙。2000年,比利时恐龙专家p.博士和博物馆馆长昝淑芹博士、金利勇副研究员等对头部化石进行了重新详细研究,发现其头顶骨骼向上隆起,具有头饰,应分类到兰伯龙亚科,是新属、新种。古生物展区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各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和遗物。本展区分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及脊椎动物化石。 在植物化石中展有蕨类、鳞木、芦木、羽羊齿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展有古生代的三叶虫、笔石,头足、腕足、棘皮、珊瑚,腹足类等化石;脊椎动物化石展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大型哺乳类动物化石。展出的化石保存完好,极其珍贵,如罕见的蝌蚪、变态蛙及成体蛙化石,鸟化石,凌原潜龙化石等,特别是镇馆之宝—蜻蜒化石,堪称全国之最。这些化石反映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宝玉石展区
天然宝石是指自然界中色彩艳丽、透明、硬度大、耐磨蚀,经琢磨可制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和岩石。本区展有丰富多彩的天然宝玉石原料及加工制成的半成品。宝石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宝石展有钻石、 红宝石、蓝宝石和金绿宝石(猫眼石、变石)。中-低档宝石展有坦桑石(蓝色黝帘石)、欧泊、海蓝宝石、水晶、日光石等。还有具很高观赏价值的鹰眼石、虎眼石。玉石展有翡翠、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等。化石宝石展有琥珀等,其中含有昆虫的琥珀最为珍贵。这些宝玉石直观地反映出三大特性,即美观、耐久、稀少。地学科普展区
本区展有动力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的典型地质标本及矿物、岩石。动力地质展区展有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吉林省长白山天池的各种火山熔岩标本,国内各省区的洞穴堆积、风蚀洞、冰碛石、波痕等,构造地质展区展有褶皱、断裂等,矿物展区展有各种天然晶体标本及种类齐全的矿物标本,岩石展区展有类型齐全的三大岩类,矿产区展有黑色、有色、稀有和分散金属、非金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