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边地区-延边革命烈士陵园-信息发布

延边革命烈士陵园打造红色爱国基地

中国吉林网讯(记者王胜男)近年来,延边革命烈士陵园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革命传统教育,采取座谈、放映录像、流动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质,使延边革命烈士精神在新时期得到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8月29日,记者走进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在“长白英魂——延边革命英烈斗争史”展览馆中,一幅幅黑白历史图片,一个个还原抗日根据地的模型,一件件血迹斑斑的刑具,一段段英勇杀敌的故事,都在向后人讲述着延边抗日联军和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作为延边人和延大的学生,我们必须要了解延边的革命历史,通过了解这些英烈们的事迹和精神,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知识,还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正在延边烈士陵园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延边大学2012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吕欣对记者说。

延边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这是对延边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共有17733名优秀儿女牺牲,每3人就有1人参军参战,每15人就有1人为国捐躯。全州1072个村共有520座比较标准的烈士纪念碑,形式小一些的碑村村都有,每一座纪念碑都是一部壮丽的奋战精神史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延边沦陷。在中共东满特委的领导下,延边各族群众团结抗日,先后在延吉县、和龙县、珲春县、汪清县创建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并于1932年冬至1933年春,相继开辟了延吉县的王隅沟、石人沟、苇子沟、三道湾,汪清县的小汪清、噶呀河、腰营沟,珲春县的大荒沟、烟筒砬子、潘家窑、河南,和龙县的渔浪村、三道沟等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这些游击根据地的范围多在方圆六七十里到百余里之间,人口少的六七百人,最多的达一两千人,游击根据地的人口总数约为2万人。

随着东满各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相继建立,中共东满特委及各县县委积极领导开展了游击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以各县抗日游击队组成的东北抗联第二军,成为东、南满抗日武装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涌现出王德泰、陈翰章、李学忠等一批爱国将领。延边的抗日史是一部多民族团结爱国史。

为了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革命传统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延边革命烈士陵园于1992年2月在延吉市革命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院内建有牌楼、烈士纪念碑、大型雕塑、老干部骨灰堂、延边革命纪念馆、烈士墓等。烈士陵园建园后,在加强服务质量和教育效果上下功夫,采取座谈、放映录像、流动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质。相继举办了“全州烈士事迹展”、“勿忘九一八”、“延边四个时期英烈展”,共接待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壹基金各地观众60多万人次,成为延边地区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我们特别关注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大型祭奠活动,会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师请来为学生们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战争年代的故事,学生听了以后都深受启发,觉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那么多功勋,他们有必要好好学习,为祖国作出更多贡献。”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副主任周延霞告诉记者。

据了解,每年的小学生入队仪式、中学生入团仪式等学校、街道、社区、机关的活动在延边革命烈士陵园要举行约三四百场次,每年累计接待人数超过6万人。“每逢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八一等重大节日,参观游客众多,最多的时候有三万人左右。”周延霞说。

平日里,也有很多市民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来陵园参观。“我小时候听过老一辈人讲这些抗日故事,日本人对中国人非常的残忍,他们经常抓住普通人或者抗联的老百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我们老一代人,身上有一种责任和任务,通过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教育下一代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生活。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一个正确的革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烈士梦,也是中国梦,去努力去奋斗。”延边州二轻供销公司退休老干部郑顺指着橱窗里收藏的日本手枪,激动地对记者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