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山地区-白山抗日纪念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信息发布

英雄已去 浩气长存

 
 
 

汽车在山路上蜿蜒前行,道路两旁绿树掩映、苍翠欲滴,春意盎然。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便跃然眼前。极目远眺,亭塔耸峙,古朴肃穆。

70年前,这里曾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日寇的铁蹄践踏着这块土地,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抵御外侮,杨靖宇将军带领抗联战士与敌寇浴血奋战直至献出生命。

走在阳光中,迎风矗立的杨靖宇塑像显得格外高大挺拔,似乎在诉说着抗战杀敌的峥嵘岁月。

著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率一路军将士纵横东北5省30余个县,取得了痛歼邵本良、大战摩天岭、奇袭老岭铁路隧道工程、消灭“皇军剿匪之花”索旅等重大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抗击日寇的信心和斗志,牵制了几十万日军不能入关南下,有力地配合与支持了全国抗战。从1939年10月开始,日军调集30万兵力占领临江、辑安、濛江、抚松、桦甸、延吉等县的大小城镇与乡村,把杨靖宇及其警卫旅包围在原始森林中,企图活捉杨靖宇,最后杨靖宇只身与数百敌人激战一个多小时中弹壮烈牺牲。

走过寓意杨靖宇将军与日寇孤身奋战最后118个小时的118级台阶,来到杨靖宇牺牲的地方。英雄生命中最后时刻在这里度过。笔者一行在此静默肃立,深切缅怀。恍惚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看到了那激战的场面。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身边仅有的几名战士转移、疏散后。只身辗转来到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连日来饥寒交迫,又患重感冒,只能以枯草、树皮、棉絮和着雪充饥。下午3时,日伪“讨伐队”将保安村三道崴子密林层层包围,身体极度虚弱的杨靖宇,发现自己深陷敌围,奋力应战。当他左腕负伤后,用右手持枪继续还击。最后在日伪军密集的枪弹下,以身殉国,时年35岁。

“这是杨靖宇穿过的长衫,这是抗联第一路军司令部的电台、发电机。”杨靖宇纪念馆里陈列的一件件物品中,记忆着当年抗战的艰苦卓绝。在一张杨靖宇殉国前夜住过的小木屋的图片前,记者驻足良久。寒风呼啸白雪皑皑的密林深处,有一座破旧的小木屋。1940年2月22日夜,气温降到了零下40多度,杨靖宇只身一人来到木屋里,度过生命中最后一夜。连日来粒米未进的他在想什么呢?也许他意识到身处绝境,也许他想到了妻儿,也许……之前一段时期内,已有东北抗联的一些小部队,曾在作战失利的情况下被迫越过国境线,并得到苏联边防军的支援,经过休整重返东北继续战斗。有人劝杨靖宇退往苏联。可他坚定地说,我是第一路军负责南满地区的,我走了之后这地方不就完了吗?

杨靖宇的铮铮铁骨令日寇敬畏。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深为不解的是,从2月15日就对杨靖宇进行严密包围,山下的人不许进山,不许往里带粮食。那么杨靖宇这些天靠着什么生存?敌人对他的身体进行解刨,结果看到胃肠里面一粒粮食也没有,有的是棉絮、树皮和草根。日本人见此,也不得不佩服杨靖宇,说他“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拟的,是个英雄。为此,日本关东军派日本和尚为杨靖宇超度亡灵。

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

一首濛江民谣寄托着人们对杨靖宇的无尽哀思与悼念之情。为纪念牺牲在这里的杨靖宇将军,1946年濛江县易名为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经多次整修扩建庄严肃穆,草木葱茏,被确定为白山市党员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批准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杨靖宇将军陵园都会被鲜花簇拥。许多各界群众前来扫墓,凭吊忠魂。东北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了他们而牺牲的将军,这块土地也不会忘记这位来自异乡却再也没有离开过的英雄。

春光里,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从笔者的眼前闪过,在英雄的纪念碑前鞠躬致意。一位姑娘说,她的家就住在山脚下。上小学时,每年学校都组织来扫墓。上大学后,只要回家就来这里走走。因为这里有一种精神在激励着她,令她不断地进取。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孔峻巍/文 葛梅英/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