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平地区-伊通满族博物馆-信息发布

伊通满族自治县:打好满族牌 助力民族文化名县建设

 

伊通镇东营子满族驿路上,遗留下的两棵数百年的古榆树。(沈鸿升 摄)

为突出民族特色,强力打造民族文化名县品牌,保护伊通满族地域文化,充实全县满族文化档案,为繁荣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服务,日前,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文化资料征集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征集满族文化档案资料意义重大。为此,县政府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把思想统一到档案资料征集工作上来,做到能征则征,应征尽征,圆满完成征集任务。

——凝心聚力,集思广益,确保征集工作有序开展

开展伊通满族文化档案资料征集活动,是全县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新事,是档案资源建设的新发展、新突破,更是深入贯彻国家《档案法》、《吉林省档案条例》的具体体现。为了做好征集工作,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乡镇和社区,对该项工作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统筹兼顾,主动作为,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在全县广泛开展满族文化档案资料征集工作,提升了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填补了满族自治县档案馆没有满族文化档案资料的空白,从而优化了县档案馆馆藏结构,满足社会对满族文化档案资料的需求。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档案征集工作模式

伊通是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满族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由于受历史变迁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伊通对满族文化的征集、整理、保护和挖掘。通过广泛征集,将弥补县档案馆没有伊通满族文化档案资料的空白,初步形成具有伊通地方特色的满族文化档案资料体系,让珍贵的满族文化档案遗产及时得到保护和传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整个征集工作广开思路,拓宽渠道,创新思维定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征集工作流程。具体强化了三个方式的转变:一是由被动征集到主动征集方式的转变。通过向各部门和单位以及社会发放档案征集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刊登征集信息的做法,由等待档案上门,变积极参与,主动介入跟踪征集,争取征集工作的主动权。二是由独自征集到借力征集方式的转变。各地、各部门“联合唱戏”,加强沟通与合作,经常交流征集信息。借助党政领导之力,借助部门、单位之力,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征集工作。通过多部门、多领域和跨界的档案资料征集,进一步拓宽征集工作视野和渠道,不断扩大覆盖面。三是由单一征集到多样征集方式的转变。在征集纸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加大对图片、声像、实物等多种载体档案的征集力度。通过接受捐赠、收购和寄存等方式,扎扎实实地做好征集工作。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努力营造社会征集的良好氛围

征集伊通满族文化档案资料,是一项庞大、复杂、艰巨的社会档案文化工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县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积极搭建征集工作平台。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把征集工作变为社会的关注点,强化社会宣传效果。通过悬挂标语,发放档案宣传资料等,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扩大征集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升社会公众的捐赠意识,为推动档案资料征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伊通老关氏老宅内发现的八旗将士磨刀用的璧柳(沈鸿升 摄)

 

伊通镇东营子满族兵营将军府旧址(沈鸿升 摄

 

满族博物馆内“孩子满月抓周”情景(沈鸿升 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