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平地区-伊通满族博物馆-信息发布

繁荣发展中的满族文化

林荣耀

我省是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省份,满族人口1048112人,有1个满族自治县,14个满族乡镇,分布全省各市县(即伊通满族自治县、莽卡满族乡、两家子满族乡、大口钦满族镇、乌拉街满族镇、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金家满族乡、叶赫满族镇、三合满族朝鲜族乡、大泉源满族朝鲜族镇、金斗满族朝鲜族乡、杨泡满族乡、三家子满族乡、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小杨满族朝鲜族乡)。上述县、乡、镇充分挖掘保护满族文化效果显著。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工作,切实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族文化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吉林省内有伊通满族博物馆(全国最大的满族博物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长白山满族博物馆(已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还有:敦化清祖文化园、孝庄祖陵旅游景区、叶赫满族展览馆、满族名人馆,长白山满族歌舞团、松原满族艺术剧院、伊通满族艺术团及通化师范学院教授王纯信的满族文化陈列馆、关云德的满族农耕博物馆。

2006年,省委、省政府批准伊通满族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家4A旅游景区、伊通县牧情谷满族民俗旅游度假区为4A景区。

至2003年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以来,我省先后公布了三批非遗项目,截至目前为止,295项中有满族文化42项,占项目总数的14.2%,其中,民间文学4项:满族说部、九台石氏家族萨满传说、完颜希尹石雕的传说、满语地名传说;民间美术12项:关云德剪纸、长白山枕头顶刺绣、长白山满族剪纸、满族剪纸、乌拉赫舍里氏刻纸与剪纸、吉林宋氏民俗剪纸、乌拉陈氏刻纸、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通榆王岩剪纸、佟佳江满族剪纸、长白山满族撕纸、辉南满族剪纸;民间音乐1项:乌拉满族萨满音乐;民间舞蹈2项:乌拉满族秧歌、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杂技与竞技2项:满族珍珠球、满族炎欠嘎拉哈。

传统戏剧1项:满族新城戏;传统手工技艺9项:乌拉街满族民居建造技艺、满族旗袍传统工艺、满族萨满骨质神偶制作工艺、伯都讷满族扎彩技艺、长白山木屋建筑技艺、长白山豆瓣酱酿造技艺、乌拉满族风吉园贾家锅子、爬犁、满族服饰手工技艺;民俗8项:乌拉满族瓜尔佳氏家祭祖、乌拉满族鹰猎习俗、九台满族石氏家祖习俗、伊通满族萨满文化遗存、吉林满族松花江祭、满语文、满族赵氏家族祭祖习俗、长白山满族过年习俗;传统医药1项:爱新觉罗恒绍家传满药;民间信仰2项:满族关氏家祭祖、满族杨氏家族祭祖习俗。计十大类,初步收集为42项,有的项目被列入联合国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后要切实抓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定义,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基本的基因。满语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满族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清代,满语被定为“国语”,满文也成为清朝的官方文字。朝廷各种军政要务、例行公文,多用满文书写,涉及到国家主要机密的文件和重要条约时,只用满文来记录,在民间,用满文记录的萨满神词、秧歌、氏族家谱、笔记文集、尺牍碑刻以及散落在白山黑水间的许多资料等,是研究清代历史、文化、风俗的第一手资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如今,在全国范围内,会说满语的还有一些人,但能看懂满文的人很少,能写满文的人就更少了。满语是研究满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大量的满文文献需要翻译,满语人才又缺乏,应该引起重视。

近年来,满语、满族文化的推广工作出现了更多元的形式。自1981年开始,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研究所把满语文列为研究必修课,已培养了几十位硕士生、博士生。为了推动对满语言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吉林市北华大学成立了满语言文化研究所,面向社会开办满文初级班、高级班。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也有满语学习班。如今,伊通满族自治县已将满文教学纳入到小学5年级校本课程,白山市江源区三中有满语班,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满语课已开班。满族语言已然日渐“复苏”。

目前个人学习满语也很多,辉南县辉发镇长春堡农民周成,43岁,满族,小学文化程度,学习满语成果显著,受到教授、专家的好评。吉林市昌邑区82岁的满族人郎志新,自学满语近5年,还到北华大学听满语课,对满语有了一定的了解。

为了坚持抢救满语,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满族文化研究所所长于鹏翔教授,经历30年,通过满族文化抢救,编写了《满语语音学》、《满语词法学》、《满语句法学》、《满文形体学》等书目,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厚生,为中小学开办满语班,编写出版了完备的教材和工具书及刊物:《满语文教程》、《简明满汉辞典》、《汉满词典》、《满族日常生活问候语》、《满语言文化研究通讯》等。

2011年8月,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大型满文书法笔会在省博物院隆重开幕,来自省内外近2500名作者的3450幅满文书法作品参加展出。作为满族书法艺术传承成绩的展示,有关领导亲临笔会现场参观,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满族在长白山区生活了几千余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满族剪纸是重要的一部分。满族剪纸表现了长白山区的自然风貌、生产习俗、节令习俗、婚丧习俗及民间传说。现在,剪纸更多地还用于装饰,既可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今剪纸艺术已成为一种产业,它广泛用于窗花、灯花、喜花、鞋花、枕花、礼花和刺绣、陶瓷器具等方面,其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和浓郁的东北艺术情调,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与喜爱,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吉林市92岁梁桂馨老人的剪纸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大奖。最近老人去美国办了个人剪纸展览,回国后出了书——《满族剪纸艺术家梁桂馨》,成为满族剪纸的工具书。

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李侠,生于满族剪纸世家,有《千年吉林百年船厂》、《关东40怪》、《剪纸话关东》、《剪纸话吉林》等书出版。

吉林省满族剪纸研究会副秘书长丛永莉的剪纸,技法独特,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民族特色,2005年,应德国、新西兰等国家邀请,其作品出国展览,其中“百福百寿”图在2002年吉林省满族剪纸大赛中获奖。值得赞扬的还有吉林市的剪纸艺人——79岁的陈国章,他剪出的作品《饮水思源》在《东北画报》上发表。他的作品古朴厚重,体现了北方剪纸的深厚和粗犷。

在这些民间艺人的巧手下,满族传统的剪纸艺术一定会发扬光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