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城地区-白城市博物馆-信息发布

白城市博物馆悠车炕琴摆进屋 重现“东北民居”

    近日,白城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把征集到的诸多“古董级”民俗物件精心搭配到一起,复原了一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当地民居,意在唤起市民对往昔的回忆。

    在白城市博物馆第二展厅,记者见到了已经复原完成的民居模型。一铺火炕,左侧墙上贴满了带有《红楼梦》故事的连环贴画,也是民间传统年画的一种。右侧山墙则被老式炕琴和木箱挡住了一多半,炕中央摆着方桌、针线笸箩和竹皮暖瓶,一旁还有蓝边茶碗,在东北方言中俗称洋灰墩子。一个老旧的悠车也放在炕上。炕沿下有灶门,边上立着一架缝纫机,这是一个让很多“70后”感到亲切和温馨的场景。

    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里面所有的物品和摆件都是从民间征集到的“原装正品”,为的就是真实地再现当年的居室风貌和人文情怀,整个复原过程耗费两个多月的时间。“炕琴为东北特有的物件,里面放着装叠好的衣服,上面放成摞的被褥,但我们没有找到那么多,只有一件,这是惟一的遗憾。”工作人员说。

    “我们可以把这屋子称为‘样板间’,它是仿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白城民居的式样布置完成的,当时的民居多为土房,东西屋、南北炕都是房屋内部常见的,也是堪称经典的传统结构。”馆长宋德辉说,有句话叫“大火炕小窗户”,说的也是那个时期的住房特点,非常形象。他们下工夫复原这样一间民居,是为了唤起市民对往昔的回忆,让大家感受时代变迁给生活品质带来的改变。

    相关新闻>>

    柳河“泥人鞠”

    捏出农村大院新生活

    “竹笛、胡琴和手风琴,一位农村大妈在伴奏下歌唱,这就是我们柳河农村文化大院的热闹场面,我把他们当素材,用捏泥人的手法反映了农村文化大院里的热闹新生活。”柳河男子鞠汉蛟说。

    今年35岁的鞠汉蛟是柳河县柳河镇人,自幼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会剪纸和捏泥人,不过奶奶看我太小怕剪子伤到我,就教我用黄泥捏小猫、小狗等东西。虽然是小东西,但给我打下了基础,也算启蒙教育吧,这些年里我一直学习捏泥人。”鞠汉蛟通过买书自学和请教美术专家,塑造泥人的技艺也在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我捏的泥人主要体现关东民俗色彩,关东男人豪爽、热情,讲义气,关东女人泼辣、能干,心地善良,关东人的生产、生活都是我捏泥人的素材。”

    看似普通的黄泥,想要捏出漂亮的泥人可不是简单的事。“黄泥需要地下两米以下常年沉积的那种才有细腻的质感,挖出来后还要像揉面一样揉捏,再用包装袋包起来醒半年时间。捏好的泥人不能暴晒,需要阴干才行。”鞠汉蛟说。

    吹笛子、拉二胡、弹手风琴、农村大妈高声歌唱,“这幅泥人组合表现的是农村文化大院里老年人进行文艺表演的情景,泥人的举止表情、一颦一笑都表现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快乐生活,这个素材就是我们当地文化大院老年生活的真实展现。”

    鞠汉蛟说,他已经捏了20多年的捏人了,从中找到了很多乐趣,也通过捏泥人结交了很多朋友,他想把捏泥人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喜欢泥人的朋友。

    城市晚报 记者 王耀辉 谭志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