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地区-吉林省档案馆-高清图片
长春的有轨电车
新京电铁敷设计划书
说起长春市的有轨电车,大家马上就会想到那发出哐啷哐啷声响的“摩电车”。每天清晨5时30分,当第一班54路有轨电车从车库缓缓开出,驶入轨道,便开始了有轨电车一天的运营。70多年来,长春市的有轨电车每天都载着乘客、载着历史,在繁华的都市中往来穿行。
长春市的有轨电车是何时诞生的,省档案馆保存的一份伪满时期日文档案解开了谜底。1932年3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伪“满洲国”在长春市正式成立,国号大同,改长春为“新京”,到康德八年(1941年),“新京”市的人口已达55.5万人,市内公交客运出现了紧张局面。伪“满洲国”建设局在《新京都市计划》中,已有拟修无轨电车线路和地铁线路的计划,后因条件不具备而放弃,改为购置日本淘汰的有轨电车及钢轨,铺设有轨电车线路。形成于康德八年4月10日的档案,即《新京交通株式会社关于新京电铁敷设计划书》,详细记载了当时铺设有轨电车的理由、实施要领及营业概要:“由于新京市人口的增加,都市平面的膨胀、生活活动区域分散等原因,使市内交通量猛增,原有自动车主要路线存在一定限度,增配车辆也很困难,基于这些原因,计划敷设有轨电车,与自动车有机的相互运用,来缓解城市客运的紧张局面。此次有轨电车的经营主体是新京交通株式会社。第一期计划敷设总长13.6公里,轨道间距1.435米,计划所需资金610万元(伪币),运营车40辆,使用的变电设备2000KW,于10月末竣工,11月1日正式通车。”这是长春历史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此后,新京交通株式会社又陆续铺设了多条线路。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长春市的有轨线路已有7条,电车总量达73辆。
1945年伪“满洲国”垮台。10月,民国政府接收“新京交通株式会社”,于1946年2月组建了“长春市交通公司”,其后,开始修复车辆、恢复和调整营运线路,形成了5条有轨电车线路。1947年10月后,随着战事紧张,电车因电力不足改用柴油发电机供电,勉强支撑了6辆电车运行,后来因柴油断供而停运。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长春市人民政府整治交通。为了稳定社会,当月就恢复了一条电车线路的营运,此后又陆续修复了车辆及线路,1952年,全部恢复了所有原有线路的营运。至1960年,全市共有有轨电车线路6条,总长达52.63公里,电车总量88辆。这是有轨电车在公交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继续增加,有轨电车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客运交通的需要。老电车故障多,维修费用高,路轨占地面积大,妨碍其他车辆的运行。从上世纪60年代起,无轨电车不断发展,有轨电车线路渐渐缩短,并逐渐退出运营。1960年至1986年间,大部分的有轨电车线路改成无轨电车线路。到1987年末,有轨电车线路仅剩3条,长度18.32公里,有75辆运行。1995年,通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52线停运,路轨被拆除。目前,54路是长春市仅存的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从和平大路至红旗街,线路总长7.64公里,单程运行约30分钟。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与道路上奔跑的汽车相比,有轨电车的速度明显慢了很多,但还是有很多市民选择乘坐电车。高峰时期,候车乘客排起了长队,车厢经常被挤得满满的。还有外地游客来到长春后,特意去坐54路有轨电车,寻找城市记忆的影子。
经历了70多年风雨的长春有轨电车,迎来送往了几代长春人。长春百姓对它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它不再仅仅是方便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都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长春都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吉林省档案局编研处 王玉梅
(资料来源:吉林省档案信息网)